石油儲量是一家石油公司最寶貴的財富,殼牌的石油儲備卻弱不經風。數年來,殼牌公司一直在誇大它的石油儲備。“儲量危機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我認為整個公司都在走下坡路。我們早就知道這一點,卻一直沒有采取措施。”美國休斯頓能源投資銀行西蒙斯公司(Simmons & Co。)的分析師凱斯勒(Robert Kessler)評價。早在2000年之前的3年中,殼牌公司找到的新儲備只相當於已開採儲備的60%。但是勘探和生產部負責人沃茨(Phillip Watts)卻大膽地將3年平均補充率彙報為102%。
殼牌公司將阿曼的油井擴大之後的儲備高估為億桶;將還沒有決定投資的澳大利亞戈耳貢天然氣田(Gorgon)的儲備估計為5億桶。當沃茨升任董事長時,沒人知道這些情況。在範德維加(Walter van Vijver)繼任了沃茨在勘探和生產部的位置之後,他很快就意識到儲備存在虛報情況,但他沒有拉響警報。2002年,他以725萬美元的價格將一個印度油田50%的股票賣給了凱恩能源公司(Cairn Energy);錯過了一個幫助殼牌擺脫儲備黑洞的難得機會。後來,凱恩公司在那裡發現了35億桶石油。
在審查了阿曼和奈及利亞的經營情況之後,殼牌公司於2004年1月釋出宣告,指出公司將會對20%已經“確認”的儲備進行降級(即將等級由“確定”級別降為“可能”或其他更不確定的等級)。這一事件很快就引發了一連串問題和後繼調查。2004年3月,沃茨、範德維加以及財務總監柏伊頓(Judith Boynton)相繼辭職。殼牌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公司最大的300個油田中有100個存在虛報問題。這最終導致公司4次重做財務報表,並承擔了億美元的罰款和民事清算,此外還有兩個訴訟亟待應對。投資者遭受損失,殼牌集團在股市的價值隨之縮水上百億美元。
可以說對儲量的估計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時候更像是一種手段,石油公司和石油生產國宣告或誇大儲量是有明顯目的的。石油公司看起來一直非常樂觀,這是因為它們想吸引投資者,讓他們相信這一投資領域仍大有可為。但是,捲入醜聞的殼牌公司成為了誇大石油儲量的最生動的案例,給自己挖了一個裝滿石油的儲量大坑。頑童從業多年過程中,聽說過不少善放儲量衛星猛吹儲量泡沫的公司案例,在此與人為善待其自覺改過報表也就罷了。
第二節 石油屬性的三個層次(1)
說完了儲量,再來說說石油屬性的定義。
當石油在油田裡被從地層中開採出來之後,便成為了一種產品或商品。然而,這樣的產品只是一種最初級的產品,如果不經過加工的話只能做為燃料來使用。最初標準石油的產品就是照明燈煤油。石油加工,通常是利用石油組分中不同物質的性質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石油中的不同組分分離,經過這樣的簡單或複雜的加工之後,石油做為原料能夠生產出大家所熟悉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潤滑油等石油產品。
但是,正是因為石油的這種多組分的特性,使其可以在加工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被分離出來當作產品使用,如此一來就造成了石油做為原料油…原油或成品油的概念的混淆。使得成品油和原油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混亂不清。
比如說,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燃料油是成品油嗎?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船老大或者是一個使用燃料油鍋爐的人,那麼你肯定會痛快的回答,燃料油當然是成品油!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加大,煉油加工產業鏈正在發生著延伸變革。由於對汽油、柴油、煤油等其他輕質石油產品的需要,使用原油做原料的煉油加工所生產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煉油的加工產業鏈正在延長。
常說的燃料油是石油在經過一次常減壓加工,生產出輕質產品後,剩下的最重質、雜質含量最多的油品,俗稱渣油,廣泛用於船舶鍋爐燃料、加熱爐燃料、冶金爐和其它工業爐燃料。雖然根據石油的性質,絕大部份石油產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區卻有不同的解釋。比如,歐洲對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經蒸餾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殘餘物,或它與較輕組分的摻合物,主要用作蒸汽鍋爐及各種加熱爐的燃料或作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為各種工業燃料。但在美國則指任何閃點不低於℃(100°F)的可燃燒的液態或可液化的石油產品。它既可以是重質殘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Oil,亦稱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