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天津衛大小衙門的官員們,對這些帶“洋”字的玩意兒,大都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此時,在一頂豪華耀眼的藍呢大轎裡,卻坐著一個與眾人心態不同的官員。此人以冷冷的甚至帶有幾分鄙視的目光,看著轎邊晃過的長袍馬褂和陳舊不堪的店鋪,而一旦他的眼前出現洋人或洋房的時候,他便會立即掀開轎窗簾子,睜大眼睛,極有興致地欣賞著,那神情,滿是羨慕、渴望、追求……

此人並不是洋人,也從沒有在國外喝過半天洋水,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有標準的中國長相,有純粹的中國血脈,也有一個規範的中國名字:盛宣懷,字杏蓀。然而,他對洋人和洋人所辦的一切事業,卻是五體投地地歎服、敬仰。

盛宣懷出身於一個官僚世家,父親做過湖北鹽法道,與先後做過湖北巡撫及湖廣總督的胡林翼、李瀚章李鴻章兄弟很要好。因為這層關係,他在二十歲時便以秀才身份進入李鴻章幕府,以精明能幹而得到李的信任。不久,官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他委派盛宣懷為該局會辦。

盛宣懷把中國人破天荒辦起的這個內河航運公司,經營得興旺發達,居然將美國人辦的,稱霸長江十五年的旗昌航運公司全部買下,輪船招商局的實力一時間無人可以抗衡。與此同時,盛宣懷也為自己撈取大量銀子,遭人彈劾,終於丟掉了會辦的職務。

這時,中俄伊犁糾紛出來了,朝廷深為遠在西北邊陲的伊犁城的文報不通而憂慮。相反地,俄國人卻可以透過電報,天天與聖彼得堡聯絡。在事實面前,即使是最頑固的守舊派,也承認洋人的電報要勝過中國的四百里專遞。於是,朝廷決定仿照洋人之法建立電報局,將此事交給李鴻章。李鴻章相信盛宣懷的能力。因為此,賦閒家居的盛宣懷,便成了設在天津的中國電報總局的督辦。才四年光景,盛宣懷又把另一個時髦的洋務弄得紅紅火火。

現在,他的袖口袋裡正裝著一份重要的電報。他帶著它直奔北洋通商大臣衙門,去拜謁他的主子。

藍呢大轎在越過幾棟洋樓洋教堂,送走幾個洋男人洋尼姑之後,來到了氣勢宏大的北洋大臣衙門。盛家衣著鮮麗的僕人持著名片,踏上麻石鋪就的九級階梯,彎著腰雙手將名片遞給一個架子不小的中年門房。

門房見了名片,知道來訪的是電報局的盛督辦。盛督辦是北洋衙門的常客,門房是熟悉的,但時當正午,來的不是時候。門房操著一口合肥土話,對盛家的僕人說:“爵相剛散完步後躺下,要過半個時辰才起來辦公,請盛老爺等一等。”

爵相便是李鴻章,這是對他最尊敬的稱呼。李鴻章官居總督,通常的總督,可尊稱為制臺或督憲;他身為大學士,通常的大學士,可尊稱為中堂或相國。但李鴻章不是一般的總督,也不是一般的大學士,他乃是一個有著二等肅毅侯爵位的大學士總督,故人們都特別尊稱他為“爵相”。

盛家的僕人早已得到主人的指示,忙說:“我家老爺說,勞您駕,他有一份洋人打來的重要電報,要立即稟告爵相。”

聽說是洋人打來的重要電報,門房不敢怠慢,趕快進去了。一會工夫,便傳出話來:“請盛老爺進去。”

盛宣懷這才從藍呢轎子裡踱出來,氣宇軒昂地跨過北洋大臣衙門那道又寬又厚的鐵門檻。剛在小客房坐定,門外便傳來一句洪亮的安徽官腔:“杏蓀,有什麼急事,這個時候來吵煩我?”

隨即走進一個身材頎長穿著白綢睡衣睡褲的人來,此人即威名赫赫的李鴻章。

李鴻章二十二歲時從合肥老家來到北京,拜父親的同年曾國藩為師,成為曾氏一生惟一的及門弟子。二十四歲高中進士入翰苑,三十歲時回原籍協助呂賢基辦團練,因軍功而升至按察使銜。三十六歲那年他投奔曾國藩,得到業師的賞識,不久便命他回家鄉招募子弟,組建淮軍,救援上海。又向朝廷保舉他為江蘇巡撫。從此,李鴻章憑著淮軍這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和他自己的過人才幹,收復蘇南,平定捻軍,又在西北有效地鎮住回亂,得以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高峰。到了同治末年,無論官位,還是權力,他都與乃師並駕齊驅了。

李鴻章很受慈禧的器重。自從同治九年以來,他穩坐直隸總督這把天下第一疆吏的交椅已經十五年了,不論朝廷內外,凡國家大事,慈禧都非常重視李鴻章的意見。儘管軍國大事十分繁忙,但李鴻章深得業師的養生真諦,每天堅持飯後走三千步,臨睡時用熱水泡腳一刻鐘,加之他稟賦剛強,遇事想得開,故而身體健朗,面色紅潤,六十二歲的老者,看起來如同五十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