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 經濟大國地位鞏固

戰後,日本經過20多年的復興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初,已經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強國。但在日本經濟實力穩步增長的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實力則在相對下滑,因而西方其他工業國要求日本分擔其國際義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1971年,由於越南戰爭,美國面臨鉅額財政赤字,於是做出了協調外匯市場的決定,日元匯率因此急速上升。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了所謂“新經濟政策”———停止美元同黃金的兌換,對進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稅。同年12月,美又迫使日元升值。這一政策,對以“貿易立國”為經濟發展方針、以美國為最主要貿易合作伙伴的日本,造成了嚴重後果,被稱為“尼克松衝擊”。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石油危機”。從20世紀60年代起即以中東的廉價石油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石油佔總能源70%至80%的日本,更是受到沉重打擊。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使日本企業的成本大大增加,制約了其他工業原料的進口。此外,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在戰後的迅速崛起和不斷擴大的對外經濟,使日本的原有市場日益受到威脅,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不景氣,又惡化了出口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許多企業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實行“減量經營”,致使大批工人失業。

為了應付這一局面,日本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將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作為首要的長期目標,變促進經濟高速增長的方針為“確保安全的生活福利為中心”的方針,並採取了以增加財政支出、擴大公共投資、減稅、降低利率和產業結構合理化等多項“反蕭條對策”,體現了確保經濟穩定,在穩定的基礎上謀求低速增長的戰略意圖。由於上述方針和對策的貫徹,在整個70年代,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和以前相比雖然明顯下降,但仍保持了4%左右的增長勢頭。日本的人均國民收入,也從1970年的1 768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8 688美元,增長倍。

日本政府的積極應對使日本經濟在經過“美元衝擊”和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發展勢頭依然強勁。1980年日本貿易的經常收支,便從107億美元的赤字轉為盈餘。1985年貿易激增至491億美金,外匯儲備達到1 298億美元,成為世界最大的資產國。雖然近幾年來日本受到其自身泡沫經濟和亞洲金融危機的極大衝擊,但其總體實力依然雄厚。20世紀90年代世界其他國家所欠日本債務達5 000億美元。從經濟規模看,90年代初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29 524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超過美國20%;從國際金融看,日元已成為世界上三大主要國際貨幣之一;從製造業看,日本在汽車、鋼鐵等傳統產業方面已把美國拋在後頭,日本產品以質優價廉而橫行世界。

從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就結束了自明治維新以來的“追趕現代化”的歷史。為了適應以微電子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日本政府認識到必須“高度重視高深知識”,“透過富有獨創性和先驅性的研究”來發掘“頭腦資源”,並在日本科學技術廳《1979年度科學技術白皮書》和日本通產省《80年代通商產業政策研究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立國”的構想。這一構想在1983年8月日本政府發表的《80年代經濟社會的展望和方針》中得到確認,從而正式取代“貿易立國”並使之成為“基本國策”。“科技立國”的主要內容是:發展獨創性科學技術,使之成為支撐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並確定以航空、宇宙空間技術、原子能、情報資訊、電子計算機、工程技術、海洋開發、城市開發等8個領域、75個課題作為重點,其中特別強調進行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產業革命、情報資訊革命和以原子能、太陽能、煤的液化為中心的能源革命。從此,日本不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技術大國”。

◆ 為擺脫“政治侏儒”地位而努力

戰後,日本一直致力於經濟發展,建立經濟強國,並以此來恢復自己正常的國際地位。隨著日本經濟大國地位的牢固確立,其夢想世界性大國的心理也日益膨脹,日本的對外戰略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

戰後初期,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曾長期追隨和依附美國。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的對外關係方面,日本基本上遵循了追隨美國的路線。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日本不再滿足於僅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