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壁中,易二百壯士從公戰,賊大敗,殺公妻子。公遂以誠告,向公善遇之,由是居向公戲(麾)下”。

張國樑後來追隨向榮圍困天京,所部捷勇為綠營頭號勁旅。他以寡臨眾,抵擋太平天國李秀成等名將統率的大軍數十萬,“驍勇無敵,江南恃為長城”。張國樑甚至以劣勢兵力攻克了重鎮鎮江,拿下漕運的咽喉,連太平天國的將領們都深為佩服。清廷保有江南不失,張國樑有大功。當時有歌謠傳頌:“殺賊江上江水紅,向公如虎張公龍。鐘山大戰疾風雨,張公生龍向公虎”。張國樑雖然驍勇,終究是降人,始終不得清廷信任,不能大展拳腳,最終因為同僚掣肘而為李秀成軍擊斃。張國樑一死,江南無人能抵抗忠王李秀成軍鋒,清軍在江南一潰千里。

張國樑雖然背叛了江湖同道,脫離了反清起義陣線,統率清軍打仗,卻依然不改大俠本色,這也是難能可貴的。張國樑與李秀成鏖戰多年,“走馬取太平”,“偷取鎮江”等戰例甚至被編成戲劇流傳,可見張、李兩大名將之間戰鬥的激烈。如此慘烈的戰鬥,張國樑上報戰果,不過是燒船兩千一百艘,斬首八千,俘敵兩三萬人而已。湘軍後期之秀鮑超,戰果竟然是斬首數十萬級,兩相對比,足可見鮑超之濫殺和張國樑的剋制。張國樑曾出資在蘇州設立恤局,救濟饑民,恤局有張國樑手書“貴局多一難民,則弊營少一死賊”,相比畢金科、朱洪章等湘軍名將,“反骨仔”張國樑多了幾分人情味。

張國樑不曾讀書,但治軍閒暇,好寫“虎”字。張國樑寫 “虎”字一筆而成,字方一丈有餘,氣勢雄大開闊,中間的一豎直墨半枯,屹立如鐵柱,為大書家所不及。張國樑愛將,馮子材也模仿寫一筆“虎”字,但功力境界均遠遜。此後武將如孟恩遠、陳誠等都好做一筆虎字,張國樑可謂開一筆“虎”之濫觴。

“天地會講武學堂”為當時交戰雙方輸送的將才中,最有名的,不是張國樑,而是馮子材。參與鎮壓太平軍的清將,在近代還保有好名聲的,一個是左宗棠,一個是馮子材。左宗棠收復西疆,為中國保住了大片領土,馮子材則打了晚清反抗西方入侵者的唯一一次勝仗——鎮南關大捷。外戰的赫赫功勳,洗清了二人鎮壓農民起義的罪名。馮子材日後的赫赫聲威,與本書無關,這裡主要講講馮子材早年的行狀和一些生活瑣事。

馮子材,字翠亭,廣東欽州人。馮子材本來是天地會小頭領,太平天國起義時又投奔了拜上帝教,歸淩十八統率。淩十八遭清軍圍堵,未能與洪秀全會師,所部大部被解散,一部降清,馮子材就是其中一人。馮子材降清後,地位低微,也無仗可打。後來為向榮揀拔,在平博白縣的戰鬥中立下戰功,補了千總,賜號“色爾固楞巴圖魯”。

補遺 天地會講武學堂(4)

馮子材身材矮小,但打仗勇猛,善搏戰,張國樑對他十分賞識,於是將其調入自己的部隊加以培養。張國樑取太平,克鎮江、丹陽,馮子材出了很大力氣,曾經在一日內攻破太平軍營壘七十餘座,軍中人人佩服,張國樑拊其背鼓勵說:“子勇,餘愧弗如!”

雖然張國樑自謙不如馮子材,馮子材的才略相比張國樑還是有一定差距。馮子材進攻犀利勇猛,防守滴水不漏,但缺乏大局觀,戰術也比較單調,遇到用兵靈活多變的敵手就很沒有辦法。張國樑死後,馮子材繼統其部三十幾營,兩萬餘眾,堅守鎮江六年,挫敗太平軍的進攻百餘次,也算有功。不過,馮子材在對上陳玉成時,面對英王神鬼莫測的戰術,時常落於下風,甚至有數次被打得全軍覆沒,就此來看,馮子材的將道,比不上英王和忠王,與老上司張國樑相比更有較大的差距,只比向榮稍強。

馮子材的私德值得讚賞。其為大將,每日只著布衣草鞋,帶隊操練,營中飲食用度,將帥與士卒相等。馮子材部下士卒生病,往往安置在最好的營房,每日三次省視,當時將帥,無一人能如馮子材愛兵。即使是書生帶勇,號稱愛兵如子的湘軍,也遠不及馮子材。馮子材在江南,戰事激烈,糧餉經常斷絕,江南各部隊的將領紛紛效法湘軍,在地方私設卡榷,收厘金以供給部隊,也順便中飽私囊,唯馮子材駐地不設卡榷。馮子材認為設卡收稅,不但擾民,還屬越權,他的部隊時常糧草斷絕,因馮子材愛兵如子,部下從未鬧餉兵變。

清史稱馮子材生平不做欺人之語,這個評價並非過譽。但馮子材為人,比較好面子,史上也留下一樁他文過飾非的笑料。光緒元年,馮子材帶兵擊破在越南作亂的叛將李楊材,清廷除了賞賜馮子材金銀玉器,還賞賜了一本《平定粵匪方略》。這本書記載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