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夜已落幕,一切還是有條不紊,經略府內所有人都動員了起來。該準備的糧草,要抽調的人馬,要帶走的軍械,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成熟的系統。
“相公一走,米氏該如何處置?”吳用開口問道。
“那米氏所有的男子全部遷到軍營中間駐紮,馬匹全部收繳起來,此番某去西北,人帶三千,馬帶六千。米氏一族,全部卸甲收兵,就駐紮在軍營中,好好看管,每日酒菜備齊,不準任何人隨意走動。待得此戰完結之後,米真務輕易不敢再有念想了。”鄭智心中似乎早已想定,更是知道,只要党項國滅,米真務大概也就會老實下來了。
“相公,要不要多帶點人馬?”吳用又道,雖然吳用並未見過党項,卻是心中知道党項人極為善戰,鄭智帶三千人馬實在太少。
“非某不願多帶,若是可能,五萬人都帶去便是最好。奈何時不我待,五萬人如此行軍,兩個月都到不了秦鳳。三千人六千馬,二十天內便可趕到。西北戰事不明朗,等不得那麼久了。”鄭智心中瞭然,西北之戰,打不了那麼長時間,兩方皆沒有打持久戰的資本,唯有速戰速決。
冬天到了,若是拖下去,党項人必然缺衣少食。開春這些人不回去顧著自己的牛羊,明年這個西夏自己都會出大問題。大宋更沒有打持久戰的資本,不為其他,錢糧就是大問題。
“相公,種家相公到底是犯了何事,東京官家非要在這緊要關頭臨陣換帥,實在太不明智了。”吳用口中也埋怨一句,本來這滄州一切有條不紊,這件事情對於滄州來說,實在是橫生枝節,打亂了許多事情的節奏。
鄭智聞言,搖了搖頭道:“種家相公並非犯了事,而是自己作不了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指揮作戰。但是東京有些人又怕他按照自己的意圖作主。無可奈何啊,興許我等以後也要面對這種問題。”
吳用聞言心中一驚,心中已然明白了一個大概,歸根結底兩個字,猜疑爾!
吳用不比旁人,思慮片刻,開口問道:“若相公是種家,此事該如何?”
此問誅心,鄭智眼神一冷,看得吳用直感覺毛骨悚然。
吳用連忙跪拜在地,口中直呼:“學生該死,學生該死。”
鄭智盯著吳用看得許久,忽然冷冷問道:“那你覺得我該如何?”
吳用對鄭智,並非是能單純用忠心與否來定位的,其中還包含了鄭智對於吳用抱負的實現問題。吳用憋不住問得一句,顯然心中是怕鄭智與种師道一番,惟命是從。若是如此,終有一日臨陣被換的就會是鄭智。
那個時候的鄭智,不論多麼能征善戰,不論官職做到多大,但凡沾上了“猜疑”二字,一切都是東流水。吳用的那些所謂抱負也只能隨著鄭智一併付與流水。
吳用期待鄭智的回答,自然是那種不安分或者大不敬之語。若是鄭智真立馬答出這麼一句,吳用興許又心有不安,鄭智顯然又缺了一些城府。
這便是人心的糾結。
吳用輕輕抬頭與鄭智對視一眼,隨即又連忙低下了頭,吳用已然在鄭智眼神與反應之中看出了一些東西,面前這個鄭相公是懂的,是懂自己所說的。
吳用深吸一口大氣,鼓足了一些勇氣,開口說道:“相公該如何學生不知,但是學生以為,種家相公之法不可取。”
吳用還是說得隱晦,卻是也說得明白。聰明人說話,不過如此了。意思已然明白,种師道自然是那等世受皇恩,不會違抗之輩。那麼除去認命聽令,還能有何應對呢?
鄭智收回了凌厲的眼神,也不去看跪在面前的吳用,口中只道:“明年,明年與遼一戰之後,滄州士卒大概也將卸甲歸田了。你腹中多有陰險之策,便說說此事該如何避免?”
吳用哪裡想到鄭智會突然問出這麼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吳用從來沒有去想過。這便是謀士與主公之間的差別了,吳用多是遇事而決,鄭智卻是多想未來遠景。
謀士謀事,主公謀略。才是最佳配合。
吳用跪在地上,腦中飛速運轉,久久不語,鄭智也等得極有耐心。
一種靜謐在兩人之間,卻是又有一股交流在兩人思維之中。
話語談到此處,吳用心中想定之後,已然不會再藏著掖著,開口只道:“相公,此事兩面應對之策。名不正言不順之策,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不理會,不卸甲,不回京。”
鄭智並不點評,再問:“名正言順之策呢?”
“名正言順之策稍顯歹毒,便是人命之策,挑起戰端,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