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石頭的家,便是最典型不過的農戶之家,家中自己開墾了一畝多旱地,一間夯土屋,本來土屋只有兩間正房,最近二子取了妻,又夯了一間。便也算個三間,一個籬笆院子,一個小正廳。
一家人的收入,靠那一畝多旱地是遠遠養不活人的,只能當作菜地。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租種村裡大戶的田地,也就是佃戶之家。
三個主要的勞力,方石頭的老夫、大哥、二哥。農忙的時候,一家老小都會下地幹活,女人也不例外,方石頭七八歲便也跟著下地幹活了。
即便如此勤勞,一年到頭,無旱無澇,不過也就是掙一份口糧。這種生活形態,也一直延續到民國之年。
大宋民間之富,不在基層百姓,而在廣大計程車族,大宋沒有如漢唐那般的大世家門閥,但是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朝,培養了更大量的小士族階級。還有城市中可以稱之為中產階級的家庭,城市中的中產,做的多是小生意或者服務行業的事情。
這兩類家庭,造就了大宋的繁華。販夫走卒,依舊還是販夫走卒。明清亦然。
燙了好酒,煮了羊肉。幾父子團坐一起,三個女人便在一旁端著碗吃飯,也照顧著大哥的一兒一女。
方石頭迫不及待從懷中掏出了一張紙,口中說道:“父親,大哥、二哥,你看這是什麼?”
老漢接過這張紙,看了看,又遞給兒子們看了看。卻是這個家庭之中,沒有一個人能識字的,便是方石頭也不識幾個大字。
但是老漢卻是知道,那鮮紅的大印代表什麼,便笑道:“這是官府的文書,上面寫的是啥?”
方石頭也笑道:“寫的是啥我也念不來,卻是知道拿這個東西走一趟縣裡,便會有人下鄉來,給我們家分地,此番上陣我得了三級,六畝地。”
老漢聞言一驚,開口說道:“六畝地?可是當真?”
方石頭從二哥手中接過文書,口中笑道:“當真的呢,我家燕王殿下說的事情,豈能不當真。便是清池都傳遍了,而今每家每戶都按照丁口分到地,多少便是不知了,這六畝地是額外封賞了,便是我們家會比別人家多分六畝,待得以後我再立功了,還能多補。還有三十多貫錢呢。以後大哥二哥們便不需去租種別人家的地了,種自己家的地就是。”
老漢與另外兩個兒子面色大喜,互相看得幾眼,又道:“好,好,燕王好。么兒你可要多多忠心,好好報答燕王殿下大恩大德。”
方石頭連連點頭,便道:“父親,豈用你說,燕王如此恩德,哪裡還有二心,便是上陣,孩兒定當多立功勞,將來娶妻生子,有田有地,吃喝不愁,也讓孩子去讀書。”
“好好,小弟有出息了,大哥謝謝你。”
“二哥也多謝小弟。”
方石頭聞言,連忙拱手回禮,口中說道:“大哥二哥,兄弟之間豈能說謝,便是我上陣了,你們也幫我把地都種上,便當孝敬父親與二位哥哥的。”
幾父子拿起酒杯,開懷暢飲幾番。
老漢喝得面色通紅,感慨道:“自古幾千年,未有燕王殿下這般仁德的,老漢我便也活不得幾年了,你們享福了。燕王如此善戰,又如此仁德,心繫我等升斗小民。便是當了皇帝才好呢。”
方石頭聞言一愣,看了看自己父親,便道:“軍中頭前也有人私下裡說燕王殿下謀反無道。後來才得知,乃皇帝不仁不義,背後插刀。便是我看來,燕王殿下當皇帝也未嘗不可。”
升斗小民,自然有升斗小民對於生活的追求也認知。士大夫有士大夫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
卻是這滄州之內,這些升斗小民也並不怕隨意議論這些事情。
方家村中,處處是歡聲笑語,有了錢有了糧,吃了酒吃了肉,便是升斗小民的追求。
第二日大早,村子伴隨著朝陽醒來。一眾軍漢也聚到了村頭,鐵甲都脫了下來放在架子上晾曬,還要拭擦。也有漢子把家中珍貴的山茶油取了些出來,站在小塊的破布頭上,慢慢擦拭著自己的甲冑。
眾多漢子圍著自己的鐵甲一片一片去翻看檢查,便是不能有任何一處生鏽,若是有鏽跡,便要撿些鋒利的石頭來摩擦除鏽,還要擦拭,然後翻過來曬乾。
眾人也是七嘴八舌,這個說稍後去饒安鎮子上買些酒肉,那個說晚點聚在誰誰家裡暢飲。少年人也沒有其他消遣,弟兄們一起大吃大喝便是最開心的事情。
上午半晌,村口忽然奔來十來個鐵甲騎士,騎隊之中,也還有個文士打扮模樣的人,手中拿著文書與賬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