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到得樞密院,與童貫一起往府邸而回。兩人騎在馬上,左右依舊有一隊軍漢相隨。
兩人閒談,童貫開口道:“適才某從艮嶽而出,碰到了王黼。這廝大概也感覺到了一些事情,與某說話的態度不善啊。”
鄭智想了片刻,答道:“王黼想來也是知道恩相在給他下絆子了。”
“哼哼,知道又如何,本來還想容這廝幾日,這廝卻是以為自己翅膀硬了,竟然在朝堂之上不與某臉面。如此也罷,今夜到太師府去拜會一下,有些事情也該開始了。”童貫語氣不善說道。童貫不是讀書人,讀書人常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童貫就是一個底層出身的太監,某種程度上、或者某些事情上,童貫算得上一個真小人,小人報仇,那便是從早到晚。
“恩相,要想王黼下臺當真不那麼容易,這人沒有做過什麼具體的事情,俗話說不做便是不錯,要找此人的罪狀,還當真不好找,阿諛奉承並不能當作罪過。唯有從其交好之人下手,梁師成必然是一大突破口。”鄭智分析得極為有道理,中國自古便有這樣的官員,擅長阿諛鑽營,卻是不做一點實事,還有一句歪理,不做不錯,多做多錯。有些人便是如此明哲保身的,什麼也都幹,所以自然不會犯錯誤。
這種人最是可惡,佔著茅坑不拉屎,偏偏還能一直佔著這個茅坑,還找不到什麼理由把他從茅坑趕出來。只有制度的進步,考核與問責制度的發展,才能慢慢杜絕這種現象。
童貫聽言,似有所思,片刻之後說道:“此法甚妥,便從梁師成下手。”
歷朝歷代的皇帝,從來都是不能忍受外官與內官交好這種事情的。外官負責國家治理,負責政策制定,負責國家的執行。內官一般只做皇帝交代的事情。外官如果交好內侍,就會造成皇帝對於國家認知上的誤差。
往深裡說,內侍與外官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與平衡,才是皇帝需要的。這個道理自古如此,也是早期朝代的經驗與教訓,特別是漢末十常侍的教訓最為顯著。也是後來皇帝自小就知道的一個基礎共識。甚至到後來,到明朝,內侍與外官便是更加對立,內侍甚至起到了監督外官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內侍也是皇帝的眼睛,如果眼睛都出了問題,皇帝對這個國家便是兩眼一抹黑了。
對於皇帝個人角度而言,內侍比外官更加好用。但是內侍也不得逾越,內侍辦事,但是不能有決定事情的權利。
如果內侍與外官互相勾結,那麼內侍的權利就逾越了,皇帝對於外官的掌控也喪失了。皇帝對國家的瞭解與掌握也就減弱了,皇權的權威自然也就隨之減弱。
鄭智點點頭道:“聽聞王黼與梁師成兩家住得極近,院牆相通,此時可做文章。”
“此事某也聽說了,此事可做最後一擊,當務之急便是要讓官家知道這王黼一無是處,如此才能產生厭惡,有了厭惡,此事再來,大事可成。”童貫對於政治傾軋,手段顯然是極為老道的。
鄭智聽言也不在多說,也是知道這些事情童貫比自己懂,就像今日党項之事,王黼顯然就吃了一個大虧。
兩人到得府邸,童貫自去準備拜見蔡京的事情,如今的童貫也被加封太師,雖然正式的誥命文書還未下達,但是事情已經定妥,所以不論地位還是權柄上與蔡京已然平起平坐。此時童貫想要的東西都已得到了,蔡京再上位對於童貫來說自然是利大於弊的。這件事情上王黼其實算是幫了童貫一把。
鄭智與童貫分開,入得一個小院,李師師早已在門口等候,見得鄭智進門,面露喜色,連忙迎上幾步開口道:“官人終於回來了,奴家已經叫人燒好了熱水,可解官人旅途勞頓的疲乏。”
鄭智也是滿臉是笑,伸手把李師師一把攬入懷中,笑道:“熱水不足以解疲乏,師師同去沐浴可好?”
李師師立馬一個大紅臉,低頭看得一眼不遠處捂著嘴笑的小嬋,嗔道:“官人說什麼呢,沒個正行,小嬋還在旁邊呢。”
說話間李師師還掙扎著要脫離鄭智的手臂,大宋風氣,雖然不比明清保守過度,卻是也不習慣人前如此親密。
鄭智自然也笑著鬆開了手臂,再道:“且去找一身寬鬆的衣服,每日穿著甲冑,實在難受。”
“嗯。”李師師嗯得一聲,低頭飛快逃走,便是去為鄭智準備內外衣裳。
小嬋似笑非笑上前來道:“官人,往這邊來。”
鄭智跟著小嬋往準備好沐浴木桶的廂房而去,進得房間到得冒著熱氣的木桶旁邊,張開雙手道:“小嬋,來給我卸甲。”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