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有效地影響他人。”所以,當你試圖影響他人成為自己的跟隨者前,首先要成為自己的跟隨者。身為著名指揮家的小澤征爾,便曾用這樣的方式有效地影響了評委。
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一次去歐洲參加指揮大賽,他一路過關斬將,最終進入了前三甲的爭奪中。在決賽中,評委交給他一張樂譜,讓他按照樂譜演奏。當他指揮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樂曲中出現了不和諧的地方,他以為是演奏家演奏錯了,便臨時指揮樂隊停下來,重新演奏一次,結果他發現仍然有不和諧的地方。
小澤征爾向評委提出了疑問,這時在場的權威且知名的評委鄭重其事地告訴他,樂譜沒有問題,是他的錯覺,讓他繼續演奏,不用在乎這麼多。面對眾多國際知名的音樂權威人士,他一度懷疑過自己的判斷,但考慮再三後,他仍然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大聲地對評委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
他的話音剛落,評委們立即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並鄭重地宣佈他在此次大賽中奪魁。事實上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他們的主要目的在於,考察指揮家們在發現錯誤後能否堅信自己的判斷。
雖然小澤征爾只是在參加一場比賽,但他正是利用自己的自信心,首先成為自己的跟隨者後,才成功地影響了評委成為自己的跟隨者。不只比賽,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遵循著這樣的道理,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也無論你試圖影響的人有多麼大的權利、多少金錢、多麼高的社會地位,你都不要盲目地試圖從順從對方的角度影響對方。因為,任何人都不想聽從奴隸的指揮以及順從奴隸做事情,而是喜歡聽從有權威的“專家”或者專業人士的建議、觀點以及做法。
心理學上認為,如果人們太輕易進行從眾行為,那麼勢必不會更好地向他人施加影響,因為幾乎沒有人會對一個人所共知的道理產生興趣。所以,過分的從眾能夠扼殺個人的獨立意識和判斷力。當一個人沒有自己的獨特的思想、意見、觀點時,他們又拿什麼去影響他人呢?正如心理學上“海潮效應”中提到的一樣,要想影響對方,需要給對方一個順從你影響的理由。對此,戴斯娜麗曾有如下經歷:
戴斯娜麗長得非常漂亮,並且有著穩定的工作,她20歲的時候和現在的先生相愛了。她的先生出身名門,有多處房產,並且是位成功的律師,有雄心,做事積極,但也很*。戴斯娜麗和他相戀一年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戴斯娜麗在先生的建議下,辭掉了工作,將生活的重心轉到家庭上,社交圈子當然也是以先生的朋友為主,而先生的朋友同樣都是名門望族,戴斯娜麗的出身以及性格和他們都相去甚遠,這讓她感到自己非常渺小,甚至覺得十分自卑,因此她不能發揮她的才能以及長處。結婚幾年後,儘管她一直試圖想盡各種辦法達到先生的期望以及要求,但仍力不從心,漸漸地她身上所有的品質被先生以及先生身邊的朋友忽略、蔑視,他們的婚姻也一度亮起紅燈。
戴斯娜麗有個閨中密友,知道她的事情後,建議她做回原來的自己。戴斯娜麗聽從了她的建議,找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漸漸地找回了原來的自信,並且過得非常快樂。她不再想方設法地附和先生的喜好,也不再為了獲得先生朋友的認可而為難自己。就在她找回自我的同時,她發現先生也不像以前一樣一直讓她做他想讓她做的事情,先生偶爾還會讚賞她在工作中的自信以及獨特的品位,夫妻關係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戴斯娜麗的生活經歷,給人們以這樣的警示:生活中在做某件事情或者影響人的時候,一定要有客觀並符合實際的自己獨特的意見、觀點、建議,因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並做得足夠好的時候,才更易影響他人。
從心理學對影響力的作用而言,從眾效應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從眾不等於盲目地隨從,盲目隨從等於自己沒有明確的主張,自我行為常常會受到社交或經濟族群的影響,這不僅不會有效地影響他人,還會失去自我,進而受到他人的影響。而一個自信並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人,常常更易得到他人的欣賞,進而更易向他人施加影響。就像浮雲中令人稱奇的“黃山雲海”,文人墨客筆下的梅、蘭、竹、菊,萬綠叢中鶴立雞群的松柏……自然界如果從眾,我們將喪失許多美麗;人如果一味從眾,也將永遠不能影響他人。
人人都有從眾心理,那麼該怎樣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呢?首先要樹立自己的品牌,並慢慢地認定一個趨勢。然後再影響他人,使其對你的態度由懷疑逐漸轉到相信上。再從相信漸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