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挾的話再次迴響在崇禎皇帝的腦中。他明白,只要自己說錯一句話,建虜就絕對不會給自己好日子過。
而自己要是按照建虜的意思,親口勸降城外的孫承宗和洪承疇的話,怕是這城外的幾萬大軍馬上就要換旗易幟了。大明江山就會真正的斷送在自己手中,斷送在今日。
城頭下,孫承宗氣得臉色通紅,他沒想到高起潛這個閹人竟然先投靠建虜,再為虎作倀去詐開宮門,以至於君主受辱。
不過此時他也沒空去和那閹人計較,崇禎皇帝突然收聲轉頭,他自然明白是建虜在出什麼么蛾子,很可能是威脅陛下。可自己為人臣子,卻不方便說什麼,只能靜待陛下再說話。
城頭上,崇禎皇帝面無表情,緩緩地轉回頭,看著底下的兩人,用沒有生氣的語調問道:“孫承宗,洪承疇,你們兩人可還認朕這個大明皇帝,聽朕的旨意?”
誰也不知道崇禎皇帝接下來會說什麼,眼下如此直截了當地問,這答覆的份量就重了。因為不管接下來崇禎皇帝說什麼,只要說聽他話,那自然就要去做了,哪怕是就地降了建虜,也是要做的。
這其中的關鍵,孫承宗自然明白,不過他沒有猶豫,當即在馬背上一躬身道:“陛下在罪臣心目中自然是大明皇帝,而罪臣乃是大明臣子,自然是要聽的。”
洪承疇聽見,在稍微猶豫了一下後,等到孫承宗說完之後,也跟著差不多的意思做了表態。
京師城內,一騎快馬從西門疾馳向北門,顯然是有要事要飛報那邊的皇太極。在他的身後,隱約可見有兩人跟在後面,不用說就是多爾袞所派,繞道西門進城的親衛和信使了。
北門城頭上,崇禎皇帝得到答覆後,神態頓時變得肅穆,腰板不自覺也挺直了。他轉身看看箭樓裡的皇太極,臉上呼入出現一絲嘲諷之意,然後就又馬上轉回身,看著城下兩人道:“孫承宗、洪承疇馬上聽旨……”
箭樓裡,皇太極看到崇禎皇帝的表情,眉頭不由得一皺,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感覺那位年輕的明國皇帝要做一些意料外的事情。如果是勸降,那就應該不會額外要求在馬背上聽旨吧?
就在此時,城頭上響起了崇禎皇帝慷鏘有力,語速略快的聲音:“大明立朝兩百六十餘年中,天子守國門,無投降、逃跑之君;太祖驅除韃虜,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朕雖無能守不住國門,卻能死社稷,不會讓大明重陷韃虜之手。朕最後一道旨意,即令卿等擁原唐王朱聿鍵為大明皇帝,驅除韃虜,還我大明江山……”
(未完待續。)
645 非亡國之君
皇太極剛聽了個頭,便知道壞了。他氣極而怒,指著城頭上的崇禎皇帝正要下令時,箭樓內響起一個喘氣地稟告聲:“陛下,緊急軍情,叫天軍侵襲遼東腹地,盛京危急!”
“什麼?”皇太極一聽,顧不得下令,轉頭驚訝地看過去,卻是兩名信使跪在箭樓入口處,呈著一封信件在稟告。他馬上回過神來,頓悟多爾袞突然回軍,怕是與此事有關。
叫天軍乃是皇太極心中最重視的敵人,突然出現在大清境內,這一驚非同小可。就算他再沉穩,一時之間,也有點慌了。
邊上的濟爾哈朗也是大驚失色,不過當他看到皇太極急著走過去看急報時,又發現崇禎皇帝已經說了一大堆話,嚇得他連忙把上身探出箭樓,大聲吼著命令道:“快,攔住他,讓他住嘴!”
如果不是剛好有個驚天的急報,或者皇太極在第一時間就下令,崇禎皇帝也沒法說出自己想要說得話。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剛好遼東急報到了。等到城頭上站在崇禎皇帝附近的監視的建虜,得到濟爾哈朗地命令連忙上前時,崇禎皇帝已經說完了最為重要的話。
他從箭樓上下來時,在聽到皇太極的威脅,看到自己的直系血脈在建虜的屠刀下時,便已知道自己如果想活著,就絕對不可能保住大明江山。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他沒得選擇,苟活於世不是他想要的。自從當上了皇帝之後,中興大明才是他唯一的志向。
如今自己和直系血脈肯定要交代在這裡,那麼有誰能繼承自己的遺志呢?崇禎皇帝只是稍微一想,便想到了原唐王朱聿鍵。
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只有這個朱聿鍵在崇禎二年末建虜入侵京畿之地時,有膽子不顧禁令而領兵勤王。當時的崇禎皇帝聞訊便記住了這個人,怕這個朱聿鍵不甘於藩王之位,最終把他貶到了鳳陽去。至於其他藩王,都是碌碌無為之輩,猶如圈養著的豬而已。
此時此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