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禹一路回到安邑,命人準備一番,然後便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大力扶植九黎巫人。卻說這九黎部落本是一人族部落,後與巫族中人混居,才被改名為九黎,自九黎部落戰敗,蚩尤被軒轅封印之後,九黎原部落遺民多被趕到大荒之領居住,被稱之為蠻人。九黎部落中多有人巫混血兒,實力高強,其中猶有不少人與修士有大仇,再加上被修士稱之為魔,兩者之間仇恨越結越深。
夏禹知曉九黎情況後,欣喜異常,如此自己也不必擔心九黎與截教聯合,正合他意。於是,便立刻開始扶植九黎巫人,而且,為了更好的拉攏九黎族人,夏禹想到九黎部族與闡教有著深仇大恨,便加大了對闡教的打擊力度,以此換取九黎的支援。
一時間,九黎部落有重新崛起的勢頭。而夏禹看重九黎族人好鬥的性格,將其訓練成一支攻無不克的大軍,征戰四方。而闡教對夏禹的打壓自然憤怒不已,可終究夏禹為人皇,地位不是他們這等修道煉氣之人可比,這不是靠修為就能彌補的。夏禹就一凡人之身,誰都殺的,但夏禹是人皇之身,有真龍之氣萬民信仰之力護體,誰都碰不得,否則,因果之深足叫任何修士魂飛魄散,真靈不存。無奈之下,闡教眾人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紛紛回山閉關,不理外事。
如此,過了數年之後,夏禹終於將九黎重新捧起,雖還不能與截教相比,可比之其他三教卻是強上百倍不止。眾聖見此,皆是鬱悶不已,看看人家的人皇,扶植一個教派簡直輕而易舉,想想自己輔佐的人皇,簡直不能比啊!
尤其是原始天尊,心中鬱悶至極,又不願承認自己的弟子無能,最後便將此事記在通天頭上,對通天的恨意再加三分。
————————————————————————————————————————————————————————————分割
(第一更送上,【烈火尊者】、【硫酸亞】、【獨ぁ戀↓】三位大大的打賞,小菜已經很久沒收到打賞了,好感動!希望各位大大繼續打賞一些,小菜拜謝了!)
第三卷 第一百零六章 后土賜寶,九鼎初成
卻說夏禹扶植九黎之後,人族之中終有一方勢力可以牽制截教,夏禹見此,終於安心不少。然後便將心力轉向人族百姓的生活上。
夏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偉人。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他還時常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史書記載,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面,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窪的地方種植水稻。
如此一來,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進步。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
至此,人族由於有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集體協作以及密佈的水網工程之後,在夏禹的英明領導之下,人族迅速從之前大水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而且他們還迅速打破了阻礙前進的囚籠,人族進入了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時期!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成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時代社會代替野蠻時代社會,推動中國皇室歷史的發展。
時間飛逝,轉眼間已過十數年,此時夏禹已到晚年,連下屆人皇也已選出,可自己卻久久不能證得人皇之道,這樣他有些感到意外,此時他對人族的貢獻要遠大過當年的人皇軒轅,可是偏偏沒能證道,這其中好像少了點什麼。
夏禹苦思無果之後,便前去詢問烏雲仙。烏雲仙對此事也是有些不解,只能安慰夏禹一番,讓其稍安毋躁,自己則是回蓬萊島請教通天。
烏雲仙一路回到蓬萊島,直接入得碧遊宮中,將此事說與通天,然後說道:“老師,按理說,禹兒如今應該已是功德圓滿,可為何還是無法證道?弟子實在不知其中有何原因。”
通天看著烏雲仙,悠悠說道:“夏禹卻是還有一件重要之事未曾完成,因此才未能證道。”說罷,神色間有些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