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西方教名聲大震,聲勢已蓋過東方三教。接引準提二人對此自然是欣喜不已,在收下眾多弟子之後,便整日講道說法。
其他眾聖自然也清楚西方教的作為,其中多有不屑者。教派之中,只要是未能斬屍的弟子,便要從大教之中分得氣運,以此供其修煉。如此一來,若是所收弟子過多,大教氣運過於分散,門下弟子修煉速度豈不是奇慢無比?如此卻是有些得不償失。
老子得知西方所為,倒是微微放下心來,對西方也不似先前那般忌憚了。而其他幾位聖人皆是冷眼旁觀,對西方所為不予理睬。
不過,眾人讓未曾想到的是,西方教雖是聲勢大震,卻未曾趁勢於人族之中傳道。如此,倒是出乎眾人意料之外,這般作為,顯然不合西方二人性格,尤其是不合準提道人的性格。因此,眾人紛紛想道:“難到西方有何陰謀不成?”於是,眾人紛紛戒備不已。即便是通天也是如此。
眾人卻是不知,準提接引當然想過趁此機會,在人族傳道。可二人心中也是顧慮重重。如今帝舜已亡,而西方教在人族本就根基淺薄,沒有帝舜的支援,想要傳道恐怕是千難萬難,況且此番收了如此多的門人弟子,也需消化一段時間才行。
於是,準提與接引二人商議一番之後,便決定暫時放棄於人族傳道之事,全力經營西方,也好穩固後防。
。。。。。。。。。。。。。。。。。。。。。。。。
再說帝舜身死之後,商均與大禹領著一干人等,朝著九爪神龍消逝的地方拜了九拜,隨即帶著帝舜的遺體,迴轉國都,宣告天下,舉國大喪!
大喪之後,依照舜帝臨終前地旨意,商均登上了共主之位。而大禹為了避嫌,躲避到陽城。商均繼位之後,威望實在太小,天下的諸侯看在眼裡,心中皆是不服。於是便紛紛離開商均而去朝見大禹。
如此,在諸侯的擁戴以及三番四次的較量之下,商均最終無奈退位讓賢,五十三歲的禹正式即位人族共主,以安邑為都城,國號夏,姓姒氏,史稱夏禹。
————————————————————————————————————————————————————————————分割
(第二更送上,好久沒有人打賞了,各位大大給點賞賜吧!!!!小菜感激不盡!!!————求票,求推薦,求收藏,求評價,求打賞,求包養。)
第三卷 第一百零五章 夏禹治世
卻說夏禹繼位之後,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與此同時,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為中心的領導集團。夏禹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權性質。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製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
當時,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夏禹的命令。夏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自此夏禹的勢力範圍達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懾天下,人莫不尊!之後,“四方歸之,闢土以王”
在治水的過程中,夏禹曾經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夏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大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後進行管理,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朝中政教。
夏禹卻不同於往常帝王,自軒轅黃帝以來,眾位帝王即便拜入截闡二教之中任意一教,可對另外一教也是對有依仗,最多不過是稍稍打壓一番,可夏禹卻是不屑於此,做事強勢至極。在他剛一繼位之後,便開始打壓闡教,更是列舉出闡教輔佐幾位共主的失敗事蹟,以此打擊闡教於人族的道統。如此幾番下來,闡教在人族毫無形象可言,成為了人族最不受待見的教派。
在夏禹的打擊下,闡教不得不暫時放棄在人族傳道,而夏禹做成此事之後,不由得有些志滿意得。可細細觀察之下,才發現,如今人族之中已完全是截教一家獨大,如此恐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