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櫃只能夠自己走比較危險的直路。而讓自己的侄子走比較安全的彎路了。至於那些手銃和短刃,那也只不過是壯壯膽罷了。而唐媚拜託自己的事,早已經被李掌櫃拋在腦後了。
崇禎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山川司安排在開封城的密探得知農民造反軍三路進攻的訊息。他們派出了八位信使,分別走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李掌櫃他們五人在穿越開封府的時候全部下落不明。而李柱等三人也只存活了倆人繞道歸德府,把這訊息送回到了汝寧軍本部。
而留守本部的鄧啟帆和薛永利得知這一訊息後是大吃一驚。他們立刻派信使把這一重大訊息送到率領大軍在汝州作戰的吳世恭手中,可這時候已經過去六天,時間已經到了臘月初二了。
大營大門被開啟了。一隊騎兵呼嘯著進入大營。那些騎兵炫耀般的把馬背上的首級和繳獲扔在地上,引起騎兵和大營中的兵丁一陣歡呼、口哨聲。
“大人!士氣很高啊!”周巡看著那些還騎在馬背上雜耍的騎兵,樂呵呵地對吳世恭說道。
“這幫兔崽子!”吳世恭也笑罵著搖了搖頭。
現在這場戰役已經全部落入汝寧軍的節奏中。與南路的農民造反軍相遇已經八天了,汝寧軍已經完全把他們糾纏住了。
農民造反軍之所以被稱之為流匪,他們的威力就體現在一個“流”字,如果流竄不起來,那麼沒有根據地,戰鬥力又比較低下的農民造反軍就立刻自廢了武功。
這也就是為什麼農民造反軍一有情況不妙就流竄到山區的原因,因為進入山區以後,明軍就很難糾纏住農民造反軍。
而明朝朝廷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無論是誰主持圍剿農民造反軍,他都會提出一個類似於吳世恭以前提出的那個——區域防守加全場緊逼的圍剿戰略,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不讓農民造反軍流竄起來。
而且這個戰略也是一帖靈丹妙方,對付流民造反簡直就是一抓就靈。直到清末湘軍圍剿太平天國的時候還是採取這個戰略。
可戰略雖好,可還是需要好的統帥和部隊來具體實行。這也就體現出了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了。比如上一次陳奇瑜已經把農民造反軍逼入絕境了,可轉眼就是車廂峽之變,所以他也就把這場戲法演穿幫了。
而南路的農民造反軍之所以流竄不起來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他們已經處在河南腹地的大平原中,而且面對的還是汝寧軍這樣的強軍。(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六章順利開頭
革裡眼、左監王率領的南路農民造反軍在前鋒被擊潰以後,立刻就地聚集防禦。很快的,掃地王、太平王率領的增援軍隊也過來了,這時候南路農民造反軍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發現對面已經有近二萬的明軍靠了上來。
所以在這時候,南路的農民造反軍首先的反應就是避開這支明軍繞道而行。退回去是不用想了,滎陽大會的總戰略還是要執行的。
否則的話,農民造反軍頓時要被汝寧軍分割為兩個部分。尤其是東路的農民造反軍的背部將會完全裸露在這支明軍的爪牙之下。
所以在執行總戰略的時候,處於聯盟關係的農民造反軍反而比有著統一領導的明軍齊心協力的多。
再說,二十多萬人卻會害怕不到二萬人,這說出去也是一個笑話,革裡眼、左監王他們也估計著這支明軍也不敢與已經抱成團的自己軍隊硬拼,所以還是大路朝天,各行一邊吧。
其實在農民造反軍的心目中,他們也是把明軍分為三六九等的。象內地軍戶和一些戰兵,他們認為戰鬥力還不如自己;象明軍一般的戰兵,農民造反軍就是以避讓為主了,但是在有利的情況下還是不惜一戰的;象來自九邊的精銳明軍,農民造反軍向來就是有多少遠就逃多少遠,根本沒有什麼戰鬥抗衡的心思。
這也就是為什麼六、七萬的北路農民造反軍只看到張應昌、曹文詔部的旗號就聞風而逃的原因了。說實話,現在的農民造反軍自信心還沒有起來,不要看張獻忠這些強硬派“排骨”拍的“砰砰”響,可遇上精銳明軍的時候照樣沒有一戰的勇氣。
而這些農民造反軍的首領又是怎麼評估汝寧軍的戰鬥力的呢?也就是一般的戰兵和精銳的明軍之間。而且這些首領認為自己的評估已經是高估了,要不是汝寧軍的騎兵擊潰了南路農民造反軍的先鋒,這個評估還不會這麼高。因為這股明軍畢竟是內地的戰兵嘛。
這也就是張獻忠和羅汝才不在這裡了,要不然農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