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軍部尚在,出於尊皇觀念和軍人操守,他們固然不能逃避戰爭和死亡。可如今連天皇都沒了,他們究竟要為誰而戰?還是先保命再說吧!
更別提,在那個主張投降美軍的“日本國臨時政府”裡面,頗有不少大阪的財閥權貴……於是,在日偽雙方的合謀之下,又設法勾搭上了“外部勢力”,折騰到最後,居然真的把這個換皮大業給弄成了!
結果,當王秋從收音機裡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心中簡直是感到彷彿有一萬頭草泥馬在狂奔而過: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重慶國民政府發表《還都令》,茲定於本月二十八日凱旋南京。原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陳公博,已於前日辭職下野,預備出國考察,虛位以待蔣公前往南京主政……”
——真是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老血噴
第655章 、荒誕在十月(下)
第十五章、荒誕在十月(下)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中國,南京,下關碼頭,一艘掛滿彩旗的江輪緩緩靠上了棧橋。
岸上一片人頭攢動,隨著這艘江輪的靠岸,一時間鼓樂高奏,禮炮齊鳴。
此時的南京城裡,處處張燈結綵,旌旗招展,一派節日景象。一面面青天白日旗迎風招展,各種“恭迎國府還都南京”和“首都各界慶祝國民政府凱旋”的牌匾和橫幅,被拉得滿街都是。街頭臨時架設的大喇叭裡,反覆播放著蔣委員長濃重浙江口音的演說:“……國民政府前為持久抗戰,於二十六年十一月移駐重慶。八年以來,幸賴我忠勇將士,前仆後繼,堅韌奮鬥。與夫同盟各國,海空齊進,比肩作戰,卒使敵寇降伏,膺功克奏。茲者,國土重光,金甌無缺,抗戰之任雖竟,建國之責加重,政府特此凱旋南京,以慰眾望。唯是大戰之後,民生艱困,國力凋蔽,亟宜與民休息,恢復元氣,努力建設,保持戰果,所望全**民,同心一德,朝斯夕斯,庶不負抗戰建國之初衷,實現三民主義之使命……本政府今後誓當繼續竭智盡能,建設國家,肅清赤黨,以拯同胞永脫布林什維克恐怖之禍,而保持國家之完整與統一……”
站在江輪的船舷旁邊,看著出現在眼前的這副熙熙攘攘的景象,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的表情實在是分外古怪,心中更是總有一種不真實的荒謬感覺。
就在上個月的今天,這座中華民國理論上的合法首都,還是日本侵略者的佔領區,統治這裡的也是日軍刺刀下的傀儡。而蔣委員長的重慶國民政府,卻是因為自己貿然挑起的新一輪國共內戰,正在被紅軍打得土崩瓦解,殘餘的軍隊彈盡糧絕,接連倒戈或譁變,期盼的美援又始終送不進來,簡直是惶惶如喪家之犬。
為此,走投無路的蔣委員長,甚至在絕境之中腦洞大開,跟何應欽演了一出雙簧戲,在重慶自導自演了一場“無血政變”,自己假裝下野,讓何應欽頂在臺上去投靠日本,好歹求些日援來苟延殘喘。
孰料重慶國民政府的投日宣告,才剛剛發表了不到四十八小時,東京就被核彈轟頂:日本亡國了!
這個晴天霹靂,著實把重慶國民政府上下給雷得不輕。於是換成何應欽下野假裝被軟禁,蔣委員長重新上臺舉起抗日大旗。但重慶國民政府的生存危機還是沒解決——日援是沒得指望了,美援一時半會兒似乎也還送不進來:誰讓蔣委員長當初把全國主要海港都給丟了個乾淨呢?可是北面的紅軍還在步步進逼,甚至已經衝進四川盆地打下了成都,重慶這邊也是軍心渙散,就連能不能守到下個月,都實在是個未知數。
幸好,就在蔣委員長急得跳腳之時,南京偽政權的上海市長周佛海,突然給他送來了一個天降大禮包:南京國民政府全體上下恭迎他去南京上任!唯一的要求只是討個大赦,不計較他們之前投靠日本人的罪責!
原來,目前遭遇生存危機的,不僅有重慶國民政府,還有南京國民政府:眾所周知,汪精衛在生前拉起來的這個政權班子,根本就是日本人的傀儡。如今連日本帝國都被兩發原子彈給轟得沒了,汪偽政權的一干大員們自然要各謀出路換個新爹,免得為天皇陛下陪葬……原本這種密謀倒戈的事情,是瞞不過駐紮南京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的。然而目前駐紮在南京附近的日本軍隊,卻偏偏都是以投降派為主,對於“停戰和平大業”甚至比汪偽政權都更加急迫。於是日偽雙方首先合謀,之後又搭上了美國人的線,最後才把這個好訊息通知了蔣委員長,請蔣公效仿當年他和汪精衛“寧漢合流”的往事,速速再來一回“寧渝合流”,和平接收汪精衛和侵華日軍的遺產,然後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