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變的災難年頭裡,遠離戰火的澳大利亞的情況同樣不太好,上半年的時候倒也罷了,在下半年也出現了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不過,跟全球大多數地區恰恰相反,厄爾尼諾狀態下的澳洲不是變冷,而是變熱,順帶著還有降水量劇減和大範圍旱災,眼看著糧食產量很可能就要成為悲劇……
幸好,依靠艦娘“平地變工廠”的超能力和西澳大利亞的豐富礦產資源,至少化肥暫時還是不缺的,而高溫實際上更加有利於莊稼生長,前提是有充足的灌溉用水——為此,王秋又動用了哆啦A夢位面操縱天氣的黑科技道具,給珀斯城及其周邊地區下了幾場不科學的大雨,總算是保證了天鵝河流域農業區(澳大利亞的“小麥帶”)今年的糧食蔬果產量不至於下跌。至於其它的地方……那就是已經超出能力範圍之外了。
所以,在澳大利亞,戰爭的硝煙看上去已經消散,而災荒的徵兆也被摁熄在了萌發初期。繁榮的市井,便利的現代化生活,還有寬裕豐富的食物和日用品供應……除了生活在這裡的人類換了個膚色之外,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與祥和。至少待在駐泊狀態的大和號上,只能感受到燦爛陽光下令人慵懶而悠閒的平淡日常。
不過,這並不妨礙王秋他們透過各種現代化的通訊偵察手段,瞭解到世界其它角落的各種災難和浩劫。
※※※※※※※※※※※※※※※※※※※※※※※※※※※
PS:查了查資料,發現近年來國際上最掉節操的軍隊,還不是要求老兵退還獎金賠錢又賠命的美軍王師,而是緬甸軍政府……居然在緬甸特大洪災後設卡攔截國際救援車隊,沒收救援物資倒賣到國際黑市,所得金錢全部私吞,外國志願者不交買路錢就別想進入緬甸災區來搞人道救援——這到底是哪國遭了災死了人啊?(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八章、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完)
第一百三十八章、這個只管殺不管埋的世界(完)
“……以在座各位的人生經歷,我想大家都會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某些我們原本以為很可怕的事情,當它真正發生時,實際上多半並沒有那麼可怕,那些最可怕的地方,往往來自我們的想象和腦補。
就像核戰爭這個概念,從我們小時候開始就被渲染得恐怖無比,好像只要一旦爆發核戰,整個地球的現代文明就會在短時間內走向毀滅,大家都得脫了褲子扛起骨矛去叢林裡當原始人了。
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核戰爭不僅轟轟烈烈地爆發了,而且規模還越打越大。截止到目前為止,美國佬已經在戰場上投擲了一百多枚原子彈,而蘇聯人更是丟了六百多枚,在這麼多次核爆之中的死傷人數,怎麼算也該有個一兩億了,但這個世界似乎也沒有變得不宜人類生存嘛!”
王秋一邊喝著熱茶,一邊望著頭頂的藍天白雲說道,“……由此可見,冷戰時代那個所謂‘核冬天’的說法,確實是純屬某些聖母科學家編造的騙局,聽說有關部門已經把它作為一個課題在研究了。”
“……怎麼說呢,核冬天確實是一個騙局沒錯,但編造它的未必是聖母科學家,更有可能是華爾街。”
郭政委微微點頭,接下了話頭說道,“……面對全球核戰、輻射廢土的可能前景,在如此殘酷的生死較量之中,如果想要贏得勝利,甚至僅僅是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最徹底地覺醒群眾、發動群眾,最大限度地釋放出每一個公民的主觀能動性,在最堅強的組織領導下,全民一心團結奮戰到最後一刻。
蘇聯的體制雖然僵化死板,有著種種弊端,但恰好是最適合這種毀滅性浩劫的典型戰時體制,越是在嚴酷可怕的環境裡,就越不容易打倒,反倒是在慵懶的和平氛圍之中,容易被腐蝕乃至於瓦解。
而美國這個偽裝成國家的財團……呵呵,華爾街的大佬們只會在夏日的陽光下優哉遊哉地玩金融剝削遊戲,哪裡經得起核戰嚴冬的生死考驗呢?
在這種情況下,冷戰時期的美國一開始仗著核武庫的數量佔絕對優勢,到處玩核訛詐,跟江湖老大勒索保護費似的,偏偏又一直不敢真的把原子彈丟出去殺雞儆猴,結果總是差了那麼幾分火候。
後來,從二戰創傷中恢復過來的蘇聯像做香腸一樣玩命造核彈,成功地在核武庫的數量和當量上反超了美國,也把美國逼到了進退兩難的窘境。一旦核戰爆發,輻射廢土時代開啟,美國若是不發動群眾,實行高度集權,那麼就會被蘇聯打敗;若是發動群眾,啟動戰時體制,那麼華爾街財團又有被奪權的風險……很顯然,美國的統治階級根本不願意去做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