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的“兩會”陸續召開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河東縣的人大選舉出現了重大失誤,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區功成在縣人大選舉縣長的投票中,作為唯一的候選人,竟然因為票數沒有超過三分之二而落選,創造了海西市縣(區)長選舉落選的首例,震驚了全市黨政機關。
海西市委對河東縣委書記兼縣人大主任吳庸的工作失職給予黨內記過處分,若非吳庸是海西市委書記瞿秋平的親信,只怕不是受到記過這麼簡單的事,十之八九要被調離崗位。
海西市委在憤怒之餘,馬上準備召開市委常委會,重新考慮縣長人選,趁著縣兩會沒有閉幕,立即補選,否則候選人就將拖到下一年才能轉正。
羅潔英把這一突然變故告訴了叔叔羅向東,羅向東當即要求省委組織部出面過問河東縣長選舉事項,接下來的選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將追究海西市委和河東縣委、縣人大的領導責任。
省委組織部把省委書記羅向東的意見迅速傳達給海西市委,給了海西市委巨大的壓力。在市委常委會上,很多常委本來以為區功成落選是個好機遇,可以推薦自己人上去參選,可是有了羅向東的話,一個個都被鎮住了,不敢輕易提出自己的人選,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己推出的人選最終落選,後果將十分嚴重,到時不光是河東縣委書記吳庸要被免職,市委書記要被調離,提出候選人的人也將受到嚴厲處分。
常委們在會上分析了區功成落選的原因,覺得主要是以下兩點:一是當初區功成和吳庸都受到部下腐敗案的牽連,雖然最後被市委原諒,只受到紀委的戒勉談話,但是在幹群中失去了威信;二是城東新區建設不得人心,反對聲一片,開發資金嚴重不足,最後還是靠強行發行政府債券,解決了資金缺口,雖然這些都是縣委的集體決定,但是大家都把不滿情緒發洩到區功成的身上,也是在變相打了吳庸的臉。
如果直接從河東縣委班子中推出一名候選人,其命運十之八九跟區功成一樣,甚至會更慘,可如果從市裡或其他縣(區)派人過去參選,候選人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誰敢保證他會獲得透過?因此常委會一時議論紛紛,一個多小時下來,都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這種情況羅潔英早已想到,因此,會前羅潔英就找到市委組織部長魯群商量這事,向他建議了何強,理由有二:一是何強本來就是河東縣委副書記、三把手,現在又是正處級幹部,工作實績顯著,群眾基礎很好,雖然年輕,但是資歷足夠;二是何強本身就對何東縣委的一些做法不滿,後來又為此受到打壓,蒙受不白之冤,很多幹群為他鳴不平,如果回去任職,一定會受到大力歡迎,解決了市委的一道難題。
魯群雖然是海西市委書記瞿秋平的嫡系,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比較正直、愛才惜才的人。他是在市委黨校開始認識何強,當年何強在黨校謙虛刻苦的學習態度讓他大為賞識,為此還在結業典禮上表揚了何強,將何強作為優秀生記入檔案。之後,在何強被提拔為縣委常委時,他是大開綠燈,甚至到了何強被人陷害時,仍然建議將他提了半級。因此,當他聽了羅潔英的話後,深以為然,眼看著常委會陷入僵局,他便適時地提出讓何強回到河東的建議。他的話一出口,頓時震驚了與會的常委們,仇白市長愕然說:“他不是受到處分嗎?怎麼可以回去任職?”
市委書記瞿秋平聽了魯群的建議,也是大吃一驚,但是他仔細一想,好像現在也只有何強回去能夠確保選舉成功。此刻他也顧不得吳庸是否跟何強有矛盾,只要先過了選舉這一關再說,否則自己的仕途可能就要終結,這可是要講政治、壓倒一切的大事,至於誰去當縣長,也不是多大的事,至少還是自己的部下,還能怎的?
想通了這些後,瞿秋平就徵求羅潔英的建議,羅潔英鄭重地說:“我覺得魯部長的建議很有見地。何強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我對他的情況非常瞭解,他工作有闖勁,有想法,更有實績,品行端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上次的事,他已經向瞿書記彙報過了,純粹是捕風捉影的誣陷。但是他沒有過多抱怨,仍然一心一意投入到農科所的工作之中,短短的半年時間,他便挖掉了隱藏單位多年的大毒瘤,為國家和集體減少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為農民增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如果他不是被人誣陷,身為副書記,也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候選人。因此,我認為目前何強是最合適的人選,我非常支援魯部長的建議。”
其他常委雖然也有不同意見,可是他們又推不出合適的候選人,最後透過舉手表決,透過了任命何強為河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