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人稟報了一個重要情況:“張傑所說一切屬實,他給我們的地址都是真的。天地會正在行動,準備救出他的家人。”
這幾日來,為了攻打紹興、上虞、山陰和餘姚等城池,明軍調走了一部分寧波城內的兵力。不過範承謨自知兵力不足,也不敢趁機反攻。餘姚城破,調走的明軍又陸陸續續回到寧波城,準備攻打滿城。
“攻克的四城,紹興是府城,也是最容易遭到韃子反撲的大城,我們在紹興組織民壯,調遣五千浙江來駐守。紹興城內外修建城堡。若是韃子增援寧波的大軍到來,用紹興可以攔住韃子十日左右,再過十日,我們也拿下寧波滿城了。”王新宇做出安排。
餘姚、上虞和山陰三城,就不留兵力駐守,只在城外佈置了警戒哨兵,一旦得到清軍來襲的訊息,立即讓知縣帶著全城百姓撤退,全部集中到紹興府城去。
“又是一批新的糧草運到了,大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安全,我們的糧食分散在船上,韃子沒有任何機會襲擊我們的糧草。”負責後勤的糧草官稟報。
從杭州那邊也有新的訊息傳來,張煌言和方以智等人已經同意創辦報社。一年半前被俘的清廷官員朱昌祚雖說一直不肯嚮明軍投降,但張煌言沒有殺他,而是把他軟禁起來。這次創辦報社,朱昌祚同意出面建立報社。
按照朱昌祚的說法,創辦報社不算是給逆賊當官,而且還能在報紙上發表一些對王羽和張煌言的不滿。反正根據王羽提出的,私人報社言論自由,有什麼話都可以說。
只不過目前是張煌言、魏耕和祁班孫等人自己建立了報社,是大明朝廷的官方報社,被命名為長江報社。
另外還有個訊息,就是安慶和江寧的清軍已經出動,順江而下,正在進攻常州,試圖給寧波方面減去壓力,迫使攻打寧波的明軍撤軍,這也是鰲拜的圍魏救趙之計。
常州城下,炮聲隆隆,硝煙瀰漫,五萬多清軍正在猛攻常州。
城頭槍聲轟鳴,亂箭齊射,守城的浙軍用鳥銃、弓箭向推著各種攻城器械靠上來的清軍輔兵猛烈射擊,城頭炮臺上的紅夷大炮、虎蹲炮、佛郎機、將軍炮等各種火炮不時吐出一團火舌,炮彈砸到清軍人群中,把盾車、轒轀車、巢車等攻城器械砸得四分五裂,推著攻城器械前進的清軍輔兵死傷慘重。
清軍用大炮轟擊城池,城內明軍以射程遠的紅夷大炮反擊,同清軍展開激烈的炮戰。城頭的明軍炮手和城下的清軍炮手互有損失。
瓊州軍和閩軍武器更新換代,淘汰下來的老式火器,譬如說紅夷大炮、佛郎機等武器都送給了浙江,加上在江南繳獲的大批清軍火器,也都一併交給了浙軍,使得張煌言的浙軍也擁有了強大的火器。
這些火器比起瓊州軍和閩軍自己使用的火器來明顯是落後了,但在這個年代不算落後,還是能同清軍的火器一決高低。
城牆上每隔百步就有一座稜堡,可以充分發揮守城火力。稜堡上開著射擊孔,鳥銃手躲在稜堡裡面,得到堅固城堡的保護。從堡壘裡面向外面射擊容易,外面的清兵很難把弓箭和彈丸射入稜堡內。而且稜堡是用鐵芯、水泥、石塊、沙土建造,十分堅固,清軍的紅夷大炮因為受到守軍紅夷大炮干擾,很難集中火力摧毀稜堡。
在嶽樂的強壓之下,清軍冒著明軍密集的火力好容易進入到護城河下。
城牆上的稜堡中吐出一條條火舌,密集的子彈鑽入清軍人群中,打得清軍血花四濺,慘呼連連,城下倒下不計其數的屍體。
連盾車都保護不了清兵,從兩側稜堡中射出的子彈,能直接攻擊盾車的側面。
常州由浙軍名將陳文達駐守,憑藉著堅固的城防工事,陳文達連續擊退嶽樂的三次進攻。常州城下,清軍遺屍一千多具,損失大小火炮十多門,盾車三十七輛,轒轀車四輛,巢車五輛,大型雲梯車兩輛。
清軍攻擊了三輪,因為損失慘重而暫停了進攻。本來鰲拜派遣嶽樂過來攻打常州,就是為了圍魏救趙的,並不打算真的和明軍死磕。
嶽樂見常州城池堅固,打算派人向鰲拜請示,放棄攻打常州,轉頭攻打號稱明軍糧倉的湖州一帶。
“安親王!”穆裡瑪獻策道,“千萬不能放棄攻打常州!常州乃明狗突起部,暴露在我軍三面合圍之中!我們可以用蠻子百姓為質,把他們放在前面攻城!用他們消耗明狗的守城器械,擾亂他們的軍心,降低他們計程車氣。”
“不可!”嶽樂否定了穆裡瑪的這個辦法,“都是我大清百姓!而且是江南富庶之地的百姓,這裡也是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