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四章 于成龍

西式戰艦甲板厚,堅固結實,橡木結構的船身比起普通木頭的商船來,橡木不僅不容易被炮彈擊穿,而且中彈之後,橡木的船板不容易像普通木板那樣破碎,碎片橫飛,對艦員造成二次殺傷。不過西式戰艦最致命的弱點就是沒有隔艙結構,一旦在水線之下被擊穿一個洞,如果控制不住漏水,船就會沉沒。

南洋海軍不僅是自己造的戰列艦要增加隔艙結構,就連俘獲的和打撈上來的這幾艘戰列艦也進行改裝,增加隔艙結構。

海灘上,日本造船工匠在南洋公司造船工匠監督下,正把損毀嚴重的荷蘭戰艦拆解,給拆成一塊一塊的木板。一部分木板用來修補還能用的船隻,並增加隔艙結構;大部分的橡木木板都被裝上運輸船,送往新加坡造船廠。

從損毀的戰船上面拆卸下來的木板可都是寶貝,這些橡木都是經過五年以上晾曬的木頭,不需要再耗費時間,直接就可以造新船了。

江戶灣的水不是很深,海面上還有一批船隻正在打撈尚未撈起來的沉船。

打撈沉船的方法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發明瞭,那是在內河使用浮力打撈的辦法,在打撈船裡面裝入泥沙,開到沉船上方,用繩子固定住沉船,然後用鐵鏟把打撈船內的泥沙從船裡丟擲去,船質量減輕,由於水的浮力作用上浮,經過多次重複同樣的動作,沉船就能逐漸浮出水面。

而明軍使用的是藉助潮汐力量打撈的辦法,以四艘船打撈一艘巡航艦,先把船駛到沉船上方,等到退潮的時候,把繩子固定在沉船上面。等到漲潮,沉船就會被浮力拉起。之後打撈船拉著沉船駛到水淺的地方,鬆開繩子,等待退潮,再把沉船拴住,等下一次漲潮,沉船基本上就露出水面了。

一般來講,高氵朝和低潮的水位差可以達到四米到五米,江戶灣的水深不過十米左右,只需要兩次浮力打撈,沉船就能露出水面。等到沉船露出水面,就能拉著沉船去岸邊。

沉沒的荷蘭戰船不斷被打撈上來,送到沙灘上之後,把嚴重損毀的船隻拆解了。

“這些都是上好的橡木,裝上船去,送到新加坡造船廠。”胡德帝指揮工人把拆解下來的木板裝上商船。

“打撈上來的沉船還真不少,那麼多木板,足夠我們造好幾條戰列艦了。”張玉坤看著正在工作的日本工人說道。

胡德帝哈哈大笑道:“現在我們已經有五艘戰列艦了,訓練一下船員,明年五艘鉅艦從長江殺進去!不知道韃子看到這些鉅艦會有什麼反應!”

戰列艦殺入長江,那是明年的事情,目前的湖廣大戰需要的不是戰列艦,卻是噸位比較大一點的內河戰艦,這就需要靈渠完工。

千里之外的靈渠,現在是冬天枯水季節,靈渠的水量下降了許多。

郭之奇、方以智和馬雄指揮民壯們,正在修築引水渠。

“把這裡的水引走,引到那邊,我們就能在河底挖掘了。”方以智指著正在施工的民壯們對郭之奇說道。

為了讓靈渠在明年春季水盛季節能夠通航,明軍加快了施工的進度。馬雄在廣西就地招募民工,招募了兩萬多人。而劉啟那邊又從安南也招募了三萬多民工過來,加上劉國軒帶過來的一萬多民壯,還有陸陸續續送來的清軍俘虜,一共有七萬人在施工。

老農打扮的于成龍光著腳站在泥水中,冬天的廣西不是很冷,他揮汗如雨,一鏟一鏟的挖掘泥土。這裡的水已經被引走了,露出了靈渠河底。

數萬民壯就站在露出的河底施工,對靈渠進行加深擴寬。

岸上,有人推著車過來,站在河裡的民壯把泥土鏟到車裡面,推車的民壯就推著車去附近把泥土倒在一片空曠地中。

“這些淤泥可是很好的肥料啊!農民把泥土倒進田裡,來年可以大豐收。”于成龍擦了一把汗說道。

“于山,想不到你還關心這裡的農民啊。”一位從廣東來的民壯說道。

于成龍笑了下:“老夫是本地人,當然關心這裡的農民。”

那位民壯笑著道:“于山,聽你的口音都不像本地人,倒像是北方人。”

“老夫本來是北方人,因為兵荒馬亂,一家人都來到廣西。”于成龍回答道。

那民壯道:“都是可惡的韃子!要不是他們入關,老百姓也不會流離失所,四處逃難!韃子入關,殺害了我多少漢人!”

于成龍嘆了一聲:“其實罪不在清廷,都是北方的流民草寇,若不是他們造反,這好好的大明江山會變成這樣子?是他們害死了崇禎爺!清廷入關,也是為崇禎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