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確實是被修改過的古lan經洗腦了,這種修改過的極端河蟹教的概念來自後世。但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王新宇發誓,他真的沒給這些印尼人灌輸這種思想啊。
綠教是一顆毒瘤,今後瓊州軍西征的時候遲早要面對那些人,但不是現在面對。給印尼人灌輸這種思想說實話對南洋明軍並沒有什麼好處。
直到後來王新宇才知道,這完全是一種巧合,荷蘭人不知道怎麼動了靈感,看到爪哇島上大批河蟹寺之後,突然萌發了這種念頭。於是這些經過這種思想灌輸的印尼當地人就悲慘的成為了炮灰。
荷蘭軍隊拉來大炮,同城堡內的大炮進行了對轟。
城頭明軍的大炮居高臨下轟擊,在高處的重炮射程遠,荷蘭人不少大炮還沒有來得及架起來就被轟得七零八落。等荷蘭人好容易架起大炮,城頭的炮彈劈頭蓋臉的砸了下來,打得荷軍炮兵損失慘重。
荷蘭人對椰城久攻不下,還派遣了一支軍隊,帶著當地人去進攻壟川城,但壟川城堡防禦堅固,荷蘭人也沒能攻克。
千里之外,泉州城。
泉州知府劉象震坐在泉州府衙內,坐立不安。
劉象震可是大清功臣了,他是霍邱人,在順治八年的時候擔任新會縣令,後來順治十年李定國第一次攻打新會,就是被此人擋住的。他的繼任黃之正也是在新會擋住了李定國的第二次進攻。而黃之正守新會的辦法,都是同劉象震學來的。
泉州洛陽橋,清軍駐紮在橋南,堵住明軍南下的道路。洛陽橋是宋朝時修建的跨江大橋,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是從惠安進入泉州的重要通道。
若是不走洛陽橋,乘船渡過洛陽江,由於泉州灣受潮汐影響大,洛陽江上水急浪高,乘船渡江十分危險。而洛陽江的上游又是海拔七百多米的山區,地形複雜,大軍難以透過。所以清軍只要守住洛陽橋,就能堵住明軍過江的道路。
洛陽橋寬一丈五尺,長度長。清軍在橋對岸架起六門紅夷大炮,還有大批虎蹲炮、將軍炮之類的小炮。若是明軍從橋上透過,剛好是一條直線,清軍只要對準橋面轟擊,一發炮彈過去就能殺傷無數。
明軍大營,王新宇正在召開軍事會議。
“韃子知府是劉象震,此人曾是新會縣令,當年他擋住了晉王第一次攻打新會。後來晉王二打新會,他的繼任黃之正也是按他的辦法守城。”王餘佑說道。
“新會縣令?”王新宇皺起眉頭,“當年守新會的,吳進忠已經被我們殺了,還剩下田雲龍、黃之正和劉象震!現在老天有眼,劉象震這狗賊居然駐守泉州!若是攻破泉州,能生擒此賊,必然將他千刀萬剮!”
“其實真正制定守新會之策的是田雲龍,這劉象震只是地方官員。後來韃子朱馬喇率八旗軍來增援,晉王敗走。”王餘佑道。
《新會縣誌》記載:而圍城之內,自五月防兵一至,悉處民舍,官給月糧,為其私有;日用供需,責之居停。貧民日設酒饌餉兵,辦芻豆餉馬,少不豐贍,鞭撻隨之,仍以糗糧不給為辭,搜粟民家,子女玉帛,恣其卷掠。自是民皆絕食,掘鼠羅雀,食及浮萍草履。至臘月初,兵又略人為臘,殘骼委地,不啻萬餘。舉人莫芝蓮、貢生李齡昌、生員餘浩、魯鰲、李炅登等皆為砧上肉。知縣黃之正莫敢誰何,撫膺大慟而已。
清軍在新會,以人肉為食,犯下累累罪行。當然新會百姓也有責任,李定國在進攻的時候,新會百姓協助清軍守城。因為他們知道李定國不會為難他們,可是一旦新會被攻破,李定國若是不能守住新會,清軍回來會屠城。
說實話劉象震守新會的時候倒還沒吃人肉,但他要不是第一次守住新會,肇慶的許爾顯也守不住,明軍就拿下廣東,兵指廣州了。
泉州西面,洛陽江上游,是地形複雜的山區丘陵。福建多山,當年的交通不便,一支大軍要透過山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王新宇手中的山地部隊,偏偏就是一支屢屢創造奇蹟的軍隊!這支軍隊接受現代軍隊的訓練,能夠在山區一晝夜急行軍一百里。
當年軍隊的行軍速度十分緩慢,就算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一人雙馬甚至是一人三馬的情況下,一晝夜行軍速度為一百二十里。一般步兵行軍速度只有三十里。
後世一支神奇的軍隊,在山區地形行軍,速度就可以達到一晝夜一百二十里,達到了蒙古騎兵的速度!
王新宇對軍隊的訓練就是按照後世那支神奇的軍隊進行訓練的,所以他的軍隊要創下奇蹟也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