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成都西北的都江堰,魚嘴分水工程的左邊引出一條巨大的水渠,那是古人建造的偉大工程。這條水渠流入成都平原。在水渠的兩邊,被明軍挖出了許多小的引水渠,把主水渠的水引入附近的水稻田中。
西征軍到來之前,雖然都江堰的主水渠還完好無損,但因為多年戰亂,各條小的引水渠都早已荒廢。西征軍到來之後,同夔東義軍聯手,取得了巴東大捷,成都也就再次回到了明軍手中。
收復成都之後,明軍就利用俘虜來修復各引水渠。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原本遭到破壞和荒廢的引水渠都修復完成,岷江水灌溉了五百里成都平原。被改編成軍墾戶的俘虜們在這裡種植了大面積的水稻田,種植了各種瓜果蔬菜,種植了玉米、番薯等各種農作物,還種植甘蔗、茶葉、桑樹等其他經濟作物。
原綠營俘虜林二虎已經住上了自己蓋的大房子,自己種出來的大米白麵根本吃不完,他和幾名一起成為軍墾戶的原綠營俘虜一起開辦了一處養豬場,挖了一口魚塘,養了不計其數的雞鴨,日子過得很不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媳婦。
可是沒辦法啊,經過多年戰亂的四川,當地人口減少太多了,只剩下原來的二十分之一,由清軍俘虜改編成的軍墾戶都是男的,當地的女人少得可憐,就連中年寡婦都成為了搶手貨,想要娶個年輕的媳婦簡直是做夢。
林二虎十分羨慕那些川西軍的軍官,很多軍官都找了川西的藏人女孩。那些年輕的姑娘雖然面板黑了點,但很多都長得不錯,又年輕又能吃苦,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的,還做各種農活粗活。
引入村外的水渠流到一處高地,那裡有一座堤壩,水流從閘門流出,帶動各種水力機械運轉。這座堤壩也是林二虎和那些軍墾戶修築的,水力機械可以用來磨麵粉,磨米粉,還有設在村口的鐵匠鋪也是用水力機械驅動高爐的鼓風機,驅動水力錘,還有水力鑽床、水力軋輥機等各種機械裝置。
說是鐵匠鋪,確切的說應該是小工廠了。四川森林多,連挖煤煉焦這些工序都能省了,直接砍樹燒炭,用木炭來鍊鐵,生產各種農具和兵器。
目前川西軍雖然還沒辦法生產線膛槍和一窩蜂火箭等高階武器,但已經可以自行生產燧發槍、野戰炮和臼炮,另外還生產精良的鎧甲和冷兵器。在成都城內,還有火藥工廠。四川的硝石和硫磺產量還算是相當豐富,雅州、蘆山、高縣等地均有豐富的硫磺礦,廣元、峨眉山、名山、綿陽等地均有豐富的硝礦。
其實四川是很大的火藥原料來源地,但是明清時期,四川礦產並沒有被大量開發,所以當年火藥原料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東瀛各島。
川西軍在四川開辦的兵工廠和火藥工廠,不僅可以做到自給自足,而且還能給夔東義軍提供大量的武器彈藥。每個月,都有大批的燧發槍、複合弓、苗刀、長槍、盔甲、盾牌、箭矢和彈藥提供給夔東義軍。
李來亨、劉體純等人對川西軍出產的燧發槍十分喜愛,覺得這種武器威力大,射程遠,裝填又比鳥銃快得多。而川西軍生產的複合弓、苗刀、長槍和盔甲,也是夔東義軍最喜歡的武器。李來亨他們手中金銀財寶不少,反正放在手中也花不出去,於是就拿出來向川西軍購買武器和糧食。
王進忠給夔東義軍提供的武器和糧食的價格都是最優惠的價格,因為現在這兩支軍隊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假如夔東義軍滅亡了,川西軍就無法守住成都平原,只能再次退回到深山老林裡面過野人的生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生產基地。
有了川西軍源源不斷提供的糧食彈藥,夔東義軍的武器裝備得到極大的改善,肚子也能填飽了,吃的東西也好了。
更加上夔東義軍還同川西軍合作,由川西軍出教官,幫夔東義軍進行訓練,把每一名士卒都打造成精兵。
村口鐵匠鋪生產的武器,不僅要提供給川西軍和夔東十三家,還向村子內的林二虎他們提供武器。
清軍俘虜成為了軍墾戶之後,村長劉奇林從他們當中挑選出一批表現好,工作勤懇的人,給他們發下了武器,組建起民兵。這林二虎就成為了民兵的一員。
民兵雖然沒有盔甲,但火器化程度很高,火槍加上村子周圍的碉堡、圍牆、壕溝,清軍若是要來進攻,勢必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民兵平時除了種田之外,還要進行一定的軍事訓練,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轉化成正規軍。只是有些軍墾戶因為覺得種田的生活過得不錯,不願意轉化為正規軍。
“村長大人,您去年的時候不是說過了,只要我們收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