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九章 戰略計劃

王新宇回答道:“其實要處理這個問題,也不復雜,你們每個人都派遣一名代表來杭州,我們組建一個軍事內閣,就好像朝廷內閣一樣,有幾名內閣成員,一名首輔。一些重大的戰略決策大家可以共同商討,投票來表決。”

李定國卻搖了搖頭道:“軍事上的決策和朝廷制定國策完全不同!打仗的時候,敵人會給你時間慢慢討論嗎?就算你有時間討論出一個結果,但是戰機一瞬而逝,你討論出的結果拿到戰場上就已經過時了!更何況,戰場決策如果你搞內閣制度來討論的話,很可能正確的那個人就被其他幾個人的錯誤給否定了!定國策可以小範圍試行,發現錯誤能改回來。在軍事上,你犯了錯,敵人給你機會改嗎?所以在軍事上,必須有一個有能耐的主將說了算,搞這種內閣制度,那不是嫌自己敗得不夠快?”

王新宇回道:“世伯,這軍事上分為戰略和戰術兩種。戰略上可以多人討論議事,決定大的去向,就算執行下去,一開始有點失誤也能彌補。戰術上,當然不可能用軍事內閣的辦法來處理,必須有一名有決斷的主將,譬如說世伯您就是當今難得的良將啊!在戰術上,世伯您決定的,無人能反對!”

“老夫哪裡算得上什麼良將!”李定國苦笑一聲搖了搖頭,“若是老夫真是一員良將,當年也就收復廣東了!”

“世伯只是仁心宅厚,這才有新會之敗。那都是韃子的卑鄙無恥之術,只能果斷加心狠才能對付啊!”王新宇拱了一下手道。

“賢侄過獎了!”李定國撫須道,“賢侄所說的這戰略計劃可以用軍事內閣的辦法解決。可是內閣這是朝廷才能設的,我們擅設內閣,豈不是違制了?這件事就算是上奏到天子那裡,恐怕也不會透過吧?”

“世伯,晚輩只是打個比方。這軍事內閣還是不叫內閣,叫軍事議事處好了,設立一名都督同知來擔任這軍事議事處的首輔。為了和朝廷內閣區分,我們不叫首輔,就叫執行官好了。所有透過的戰略計劃,軍事發展等。都由執行官來把關,最後由他拍板透過。”王新宇向李定國解釋道。

“那這個都督同知,也就是執行官,又是由誰來擔任呢?”李定國問道。

“世伯,小侄考慮過。這個職務不是張大人擔任,就是鞏昌王擔任!因為論地位,他們的地位足夠當此大任。而論手中的兵馬,他們的實力又是最弱的。由他們來擔任這個軍事首輔一職,我們也能放心。”王新宇回道。

李定國一下就明白過來,為何要用張煌言或者白文選來擔任這個都督同知了,因為他們手中沒有多少兵,只能按照議事處制定的決議來下達命令,否則誰都不會聽他們的。而他們的地位又不低,還是有一定的說話權。李定國想了下之後。最終做了決定:“老夫覺得,這個都督同知還是張大人最合適!鞏昌王不宜離開,要在緬甸牽制吳三桂。”

“老夫何德何能!豈能擔此大任啊!”張煌言大驚,連忙站起來推辭。

李定國撫須點頭道:“張大人,您就不必推脫了!您本來就是兵部尚書,再加上這都督同知有何不妥?一些大事情上面,我們本來就應該聽你的。”

“世伯,張大人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德高望重,又是文官,還有帶兵的經驗。”王新宇也覺得李定國所說的很有道理。

原本最好的都督同知是郭之奇或者是方以智。但郭之奇在皇帝身邊無法隨意離開,而方以智又沒有帶兵的經驗,至於其他幾個,都沒辦法服人。最終還是張煌言最合適。雖說張煌言只是一個舉人。但他的兵部尚書位置擺在那裡,又有帶兵經驗,可以服眾。

“好!就這樣定下來!”郝搖旗也贊同了提議,同意由張煌言出任都督同知。

張煌言見大家都一致選自己,無法推脫,只好拱手道:“我張某感謝各位厚愛!若是遇上大事。張某一定會秉公處理!”

“晚輩信得過張大人!”王新宇笑道。

選出了“軍事委員會”的老大之後,接下來就是商議制定戰略計劃。這到底該打哪裡呢?是打江寧,還是打浙南福建?或者是橫貫江西,利用埋設在江西的那一枚棋子打通徽州、江西、湖南之間的聯絡,把清軍一分為二,還是……

具體要怎麼打,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

張煌言、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等人都覺得應該先打江寧,他們認為,打下了江寧,切斷了清廷的南北漕運線,就是斷了清廷的國本,因為清廷依靠八旗維持,只要切斷漕運,斷掉八旗的鐵桿莊稼來源,清廷必然會大亂,滿清的小皇帝也會收拾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