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地理知識很垃圾的王新宇,根本就不知道這裡是林加延灣,也不知道後來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就是這裡生活的野人後代。
說起來也是可笑,阿基諾的祖宗,不過在三百多年前還是一群沒有開化的生番,還不如印尼人。同樣是蘇祿人,經過阿拉伯人點化的印尼人,在這個年代已經懂得使用鐵器,身上穿著用麻布做的衣服,懂得用木頭蓋房子;而菲律賓人這時候還是樹葉裹著襠部,赤裸上身,使用石器的野人。在馬尼拉附近的菲律賓人,儘管接觸到西方人帶來的文明,但他們只有部落酋長才擁有衣服和鐵器,一般的部落居民,還是處於原始社會。
天色漸漸亮了,王新宇掏出懷錶看了下時間,早上六點,差不多可以派人去探航道了。
王新宇叫來吳浩東:“你馬上派遣兩條小船從這條河口進入,一條船探航道,另外一條船跟著保護!萬一有生番的獨木舟,若是對方人少可以打,若是對方人多,就馬上撤回來。”
“諾!”
停泊在河口的船隊派出兩條小艇,吳浩東親自帶隊,帶著兩條小船從河口三角洲進入。
前面一艘小艇是探水深的,船上有兩人,用竹竿伸入河底,丈量河水深度;船頭架著一門虎蹲炮,用來自衛;船上有十名槳手划槳,還有四名燧發槍手和兩名弓箭手在保護;後面一艘小艇,吳浩東親自壓陣,船頭一門輕型佛郎機小炮,兩舷各有兩門碗口銃,四名燧發槍手和兩名弓箭手保護,十名槳手划槳。這兩艘船上的槳手,也是一種肉搏兵,每人都配有腰刀。
憑藉吳浩東這兩艘船上計程車卒和武器,當地的原始人就算來兩三百人,也不需要擔心。不說別的,兩門小炮發射霰彈,就夠那些原始人受的。
兩艘小艇一前一後,從河口駛入,探測航道深度。
吳浩東手裡拿著筆和紙,畫出河流草圖,並在圖上的河道上標註出可以供大船航行的航線。
河口三角洲的兩岸,都是雜草叢生的野地。進入河口一段距離後,兩邊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參天大樹直抵河邊。三角洲水網縱橫,水路十分複雜,有些小河汊甚至被倒伏在河中的大樹擋住河道。
探測航道的過程中,一切都十分順利,沒有遭遇當地土人的獨木舟,更沒有遭到攻擊。
經過整整一個白天的探測,小艇終於找到了河流的主幹道,而且在主河道距離入海口十公里的位置上,這時候吳浩東發現了一處開闊地。
這片開闊地是一大片的草地,估計有七八平方公里,地勢十分平坦。周圍是原始森林,還有一些不高的丘陵。
“這裡是很不錯的港區!我們可以在這裡修建一座碼頭!”吳浩東指著前方開闊的草地說。
經過對水深的探測,河邊沒有發現深水區。不過這些都無所謂,可以挖深航道,還能修建碼頭,更重要的是,還有潮汐作用,可以讓更大的船進入河口內。只要在河水中修建一座木質泊位,用一條木橋連線到岸上,就能在這裡修建一座適合大海船停泊的碼頭。
小船退出河流,回到船隊中。
接過吳浩東遞上來的地圖,王新宇發現,地圖上很詳細的標註著主河道,航道,河流兩邊地形,甚至連一些可以通航的小河汊,也標註出來,標註出航道水深。
“乾得很不錯!有了這張圖,我們的大船隊就能進入內港。”王新宇微笑著肯定了吳浩東的成績。
不過這隻能是大致的草圖,要畫出這裡具體的地圖,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探索。而且探明航道的情況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航道的寬度能有多少?水下是否有暗礁?這些都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探測。
現在天已經黑了,只能明天才能上岸。為了保險起見,王新宇決定不用大船進入河口深處,船隊只進入河口五公里處下錨,然後用小船把人員和貨物送上吳浩東找到的那片開闊地去。
這條河流被王新宇取名叫延平河,裡面的港口也被取名為延平港。
其實今天小船的探路行動,都被當地的蘇祿人發現了。
森林深處的蘇祿人班詩蘭部落營地,點燃著一堆堆篝火,火上烤著食物,身上披著樹葉的蘇祿女人正在跳舞;部落的酋長和大小頭目們圍著篝火坐在石頭上,正在吃著烤肉,喝著高價從西班牙人那裡買來的酒。
這些部落居民中,只有酋長身上穿著亞麻布的衣服,這種衣服的布料本來也是大明產的,賣給西班牙人之後,西班牙人又轉手賣給蘇祿人。但只有酋長和一些比較大的部落頭目才能穿得起衣服,用得起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