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九章 技術入股

那個第一位說話的小華商名叫劉銘發,聽到潘老爺子給出的條件:自由入股,不強迫,還有優惠,於是他動了心,詢問道:“這股份,又是如何購買的?潘老爺子能否解釋一下?”

潘六說道:“這股份分為三千股,每股一千兩銀子。購買一股以上的股東就可以得到公司的部分照顧,譬如說比起那些沒有購買我們股份的商人來,股東有購買緊俏商品的優先權,有本公司運輸部的優惠運輸費用,而且在遭到海盜、土著人襲擊的時候,還能得到公司護衛隊的支援。而購買三十股以上的大股東,擁有進入董事會,參加董事會議,有提議方案的權力,在重大決策方面有投票權。當然了,股東提出的方案,能否透過,還需要董事會投票表決。而持有股份最多的人為董事長,董事長在小方面的決策不需要透過董事會,可以自行透過。但是大方面的決策,即便是董事長提出,也需要經過董事會,要獲得大部分的票數才能透過。除此之外,大股東還有個權力,就是在召開董事會的時候,可以要求董事長對大股東公開賬本,可以查賬,以免董事長在紅利和重新配股方面弄虛作假。”

雖然說董事會、董事長這些都是新詞,但這些商人們也都聽得懂,董事長,不就是大掌櫃的嗎?董事會成員,都是小掌櫃的。

劉銘發搖了搖頭說:“潘老爺子,這三十股才有發言權,也太貴了!要三萬兩銀子才能進董事會!而一股的小股東,除了這些好處外,還能有什麼用處嗎?這股份,會不會貶值?”

潘六回答道:“這股份不但不會貶值,相反的,還會升值!公司每年所得的純利潤,除了給股東們發放紅利之外,還會留著一部分當發展基金,用來擴大再生產。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每一份股份都會增值。譬如說,現在公司剛剛成立,資金是三百萬兩銀子,一股是一千兩;三年後,公司翻了兩番,擁有資金九百萬兩,到時候,每一股就自動升為三千兩銀子。”

另外一名華商問道:“難道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就不再吸收新的股東了嗎?”

“那是很複雜的一件事,公司發展的時候不能隨便吸收新股東的,因為那要牽涉到重新配股的問題。當然,公司壯大到一定規模,將會大規模的向外面發放公開股票,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公司股票。到那個時候,需要重新進行配股。譬如說,原來的老的股東,佔據的股份是十成。這時候就要把比例變成七成,然後空出三成拿來向外面推出,讓百姓自由買賣股票,原股東的股份比例就相對減少。但是股份的價值卻是升值了,因為公開發行股票之後,公司已經有了足夠大的規模。”潘六耐心的向大家解釋說。

“等到公開發行股票的時候,那些泥腿子們買了你們的股票之後,是否也享有公司的優惠權力?”又一名華商問。

潘六回答道:“不一樣,他們購買的股票是沒有控股權的股份,只有獲得分紅和升值的許可權。所以說,等以後重新配股的時候,購買了新增股份的股票那些人,就不再享有公司的優惠,就算賣了再多,他們也沒有控股權,進不了董事會!”

劉銘發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了!那這樣吧,潘老爺子,我購買五股好了!什麼時候開始入股?”

其實這劉銘發,完全擁有購買二十多股,躋身進入董事會的經濟能力,但因為對南洋公司的前景還是沒信心,他做出了一個後來令他終生後悔的決定:只肯掏出五千兩銀子,購買了五股

進入董事會需要三萬兩銀子,這看起來確實不是小數目了,但其實當年東南亞那些大小華商,都還是挺有錢的,家裡有個二三萬兩銀子的大華商並不少,而一些大的華商,手裡更是有幾十萬兩甚至是上百萬兩的銀子!不可否認,當年的銀子確實很值錢,一頭大肥豬也不過才四到五兩銀子之間的價格,兩萬兩銀子若是論購買力放在後世的話,已經是數千萬資產的富翁了。但是話說回來,後世南洋那些華商,哪個手裡沒有個上億資產的?上億的都只能算是小華商。

之所以印尼會強烈的排華,就是因為僅僅佔了印尼百分之五人口的華人,居然掌握了印尼所有財富的百分之九十!經過多次**事件之後,華人仍然控制住印尼經濟的百分之八十!而菲律賓華人僅佔了百分之一,卻控制住菲律賓百分之七十的經濟!

南洋華人手裡為什麼那麼有錢?因為他們透過世世代代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可是即便是後世的華人,他們也不懂得像猶太人那樣,利用經濟來控制政治。所有的華人,基本上是一盤散沙,不懂得聯合起來把金錢變成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