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七章 光頭兵

定國灣和新加坡完全不同,新加坡是一座開放的港口城市,經過近兩年建設,已經變成了一座世界著名港口,來自世界各國的商船在這裡停靠,補給淡水,補充食物,船員們可以上岸購買商品,就算是王新宇的死對頭荷蘭人也能到新加坡來做生意。可是定國灣就完全不同了,這是一座半隱蔽性的軍師城市和工業重鎮,除了盟友英國人之外,就連有合作協議的葡萄牙人和有租借協議的西班牙人都不知道這座城市的具體位置,更不要說死對頭荷蘭人了,目前荷蘭人根本不知道在這片叢林密佈的海灣裡面隱藏著一座大城。

定國灣的港灣開闊,岸上都是平坦的平原,原本並不利於修建炮臺防禦。但是王新宇巧妙的利用了岸邊茂密的參天大樹,修建了不少藏匿於樹林中的炮臺。類似於後世的灘頭陣地,一旦有敵人來登陸,他們不容易發現隱藏的炮壘,防守方卻能躲在隱蔽的低矮炮壘內,向外面射出致命的炮彈

除了有低矮的暗堡外,岸邊還佈置了不少建造在人工土坡上的城堡,這些土坡高出岸邊碼頭六七米,都是使用大量俘虜和奴隸修築的土臺,然後在上面修築十多米高的小型城堡,構成了一座座炮臺。

這樣的小型城堡共有六座,加上三十座低矮的炮壘,形成了強大的防禦火力。

蒼水河邊的延平城,也是一座大城了。這座大城比新加坡還早建設了半年,經過兩年半來的建設,已經是一座熱鬧非凡的大城。除了王新宇搬遷過來的漢人和綠營俘虜之外,還有不少八旗俘虜、安南俘虜和緬甸俘虜在這裡定居下來。

多羅隆,是一名當年在廈門海戰役中被俘的滿人。當年八旗戰俘的地位最低,而滿八旗的地位更是低於蒙古八旗俘虜的地位。很多綠營俘虜和蒙古俘虜在服苦役兩年,甚至是一年半之後就恢復了自由身,可是多羅隆這樣的滿八旗,卻一天的刑期都沒有減少。整整做滿了三年的苦役。他總算是有了一定的自由,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種出的糧食除了上繳南洋公司之外,其餘的都自己留下來。

多羅隆有一個亮得可以反射陽光的大光頭。來到這裡的旗人俘虜大部分都和他一樣剃了一個大光頭。畢竟這裡氣候炎熱,留起頭髮來不舒服。不過一開始來的時候,還有人不願意剪掉腦後那根金錢鼠尾小辮子。結果明軍頒佈了一道“留頭不留辮,留辮不留頭”的命令,手起刀落砍了一批辮子迷之後。滿洲旗人也只好老老實實剪掉辮子。

至於剪掉辮子後,是要留長頭髮,還是剃光頭,或者是短髮,那就沒人管了。

雖然說像多羅隆這樣的滿八旗在服苦役刑滿之後都不能離開延平城,但現在他的生活好過了很多。這裡的土地非常多,多得根本用不完。多羅隆來到這裡之後,學會了耕種番薯和玉米等農作物。種出來的糧食除了上繳之外,多得根本吃不完,多餘的糧食可以賣給當地的土著人。從他們手裡換回黃金、白銀和黃銅,還能換到野味、皮毛、山珍之類的。

因為多羅隆不懂得種植稻穀和小麥,他想要吃大米白麵,也必須和別的戰俘交換。由於番薯和玉米是高產作物,總是要十幾斤甚至幾十斤才能換到一斤大米白麵。

即便是如此,多羅隆種植出來的番薯和玉米還是多得用不完,就養殖了雞鴨豬牛羊,而且還開了一家制粉作坊,把吃不完的番薯和玉米做成澱粉。

因為多羅隆已經成為一名老闆,所以當地官府允許他招聘十名俘虜給他做工。於是多羅隆就招聘了十名俘虜當工人。其中有三名當地土著人,兩名安南人,兩名蒙古人,兩名綠營兵和一名緬甸人。這些俘虜在他這裡包吃住。每個月還有一錢銀子的工錢。

澱粉的銷路還是非常好的,番薯做成的澱粉可以用來製作粉條等小吃,定國灣幾種當地著名的小吃,就是用番薯粉製成的。

其中第一種小吃是涼拌涼粉,用番薯粉調成的糊糊煮過,放涼。就凝結成塊,然後切成一條條的,先用冰冷的井水冰鎮過之後,再取出來用辣椒油和芝麻拌起來,上面撒點蔥花,那味道不知道有多香!南洋雖然炎熱,但是溼度也大,適當吃點辣的東西對身體有好處。另外一種小吃是炒粉,是把用番薯粉做成的粉條當主料,加入肉,雞蛋,蝦仁和蔬菜炒,炒熟後撒入一點蔥花,那是多麼誘人的美味。最後一種叫蒸腸粉,外面是用番薯粉做成的粉皮,裡面包裹上鮮蝦仁、豬肉或者牛肉,蔬菜,雞蛋,蘿蔔等,上籠蒸好,就是一道令人垂涎的美食。

正因為這裡番薯產量太高,所以這裡的人想出好幾種番薯粉的做法。

至於玉米粉的用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