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8部分

第626章 絕望與希望

屍山血海!

這一天,除了這四個字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其它的字眼可以用來形容都柏林外圍防線的慘狀!

傷亡慘重!

或許用此來形容愛樂蘭共和軍付出的代價,已經不再合適了。

只有屍山血海更為恰當。

在槍聲、炮聲停止的時候,整個戰場上一片靜寂。

不,並不是一片靜寂!

而是到處迴響著傷員的慘叫聲和呻吟聲,整個戰場上遍佈著屍體和保管員,綠色與紅色在戰場上交錯著,綠色的是愛爾蘭人,紅色的是英國人,綠色的是草地,紅色的是血液!

這時再也分不清誰是愛爾蘭人,誰是英國人,現在,留在這片戰場上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死人,一種是等死的人。

當然,無論是愛爾蘭人亦或是英國人都不會放任自己人死去。幾乎是在停火之後的第一時間,英國人就主動的舉出了白旗,只不過比愛爾蘭人早了那麼一兩秒鐘而已,然後雙方的代表在戰場中間的屍體堆間,用了短短十幾秒就敲定了一切,雙方都同意暫時停火,以便搶救傷員並運走已方的屍體。

因為正值盛夏,他們都很清楚,如果不把這些屍體運走的話,那麼要不了幾個小時,整個戰場就會被惡臭所籠罩,到時候疾病就會擊倒他們。

幾乎是在雙方剛一敲定,立即就有數百名放下武器計程車兵和醫護兵奔向戰場,在戰場上搶救起傷員。首先被搶救的自然是那些傷員,數以千百計的傷員被抬上了馬車,然後被送進了戰地醫院。

幾個小時後,當戰場上的屍體和傷員被運走之後,戰鬥再一次打響,然後在雙方都覺得的差不多的時候,戰場再次恢復靜寂,然後雙方再次救出傷員,抬走屍體……如此週而復始。

死者的屍體被送到墓地草草的加以掩埋,至於傷者,則被送到了野戰醫院之中,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英國人的野戰醫院或者中國的野戰醫院,都是極為簡陋的。

與英國不同,中國的野戰救護體系是在朱宜鋒的直接干涉下,早在漢軍興建之時,就一同建立,而且在建立這一體系的同時,他借鑑了許多後世廣為人知的基本護理經驗,儘管他並沒有從醫學上給予野戰救護體系直接幫助,但是透過那些基本護理經驗的使用,卻使得中**隊的野戰救護體系一直在這個時代處於一種“逆天”的存在。

相比之下,英國人的野戰救護,卻仍然是極為原始的,甚至其現在的野戰救護,完全依賴一個人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她曾率領38名護士抵達前線,在戰地醫院服務。當時英國的野戰醫院衛生條件極差,各種資源極度匱乏,英國的戰地戰士死亡率高達42%。她竭盡全力排除各種困難,為傷員解決必須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對他們進行認真的護理。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傷病員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2%。每個夜晚,她都手執風燈巡視,傷病員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神”。戰爭結束後,南丁格爾回到英國,被人們推崇為民族英雄。

而現在,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後,兩年前用政府獎勵的4000多英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的護士學校的她。立即率領著她的學生們和同事們來到了愛爾蘭,用她們自己的方式為不列顛效力。

儘管在克里米亞戰爭之中,南丁格爾獲得軍醫隊授權後,大刀闊斧地對戰地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攬子興利除弊的舉措包括增購裝置,護理夜間巡視,設定呼叫鈴還有增加護理團隊人數、護理人員專業性培訓等。1855年,戰地醫院英軍傷員死亡率降至歷史性的2。2%,降幅達94。76%。

但是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後,來到愛爾蘭的南丁格爾發現,軍醫隊似乎是健忘的,他們似乎忘記了上一次戰爭的經驗,以至於她的工作不得不從零開始。重新建立起傷員的護理體系、重新培訓人員,

儘管所有的一切都是重新,但是南丁格爾仍然盡職盡責的努力著,為她的信仰,同樣也是為了她的同胞。

不過相比於克里米亞戰場上野戰醫院內的水源不足、衛生條件極差,都柏林的野戰醫院的條件無疑就是天堂,設立於倉庫或者學校裡的野戰醫院至少在環境上遠好過克里米亞。

但是條件改善,並不意味傷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救治,畢竟相比於傷員的數量,醫生總歸太少了,儘管醫生們不斷的忙活著,但是總會有源源不斷的傷員送來,原本寬敞的碼頭倉庫中,這會更是擠滿了的送來的傷員,醫生們則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傷員們做著手術,護士們則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