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乾脆都告訴你吧,兩年來當漢已行兇三起,皆拋屍於同一深澗、為鳥獸所食。我能施法凝聚當漢之陰神,對另外兩名苦主卻用不得此等手段,但猜其皆為路過客商。當漢所劫財貨有的已揮霍,剩下的東西,就埋在他自己家中水缸下面,你可派人搜出證據。”
小九施法凝聚並喚醒胡樁之陰神,提供的只是線索而已。線索不是最終的定案證據,卻可以成為查詢證據的思路與方法。比如某人做了一個夢,夢見死者告訴自己很多事情,這個夢當然不能作為證據,但可以成為查出證據的線索。
小九對無件城主已經有些不耐,乾脆將自己查到的情況都說了出來,讓無件城主去取證便是。無件城主追問道:“這是三起兇案,為何有五條人命?”
伯益大人忍不住插話道:“當漢不是一條人命嗎?柴當眾刺死當漢,按律亦是死罪,這不也是一條人命嗎?”
無件城主自始至終的處置看似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但是他有太多的事情都沒做。這個案子其實並不複雜,甚至是相當簡單的。當漢殺人已被柴撞見,而且柴跑到城主大人這裡來告發,就算柴想不起案發地點,無件城主也可以派人協助柴回想,加派人手去搜山。另一方面,也不能只簡單的詢問當漢了事,應該正式的傳喚並審問他。
在這種情況下,柴也就不會再去殺當漢、犯下死罪了。而當漢還活著、有可能取得其口供;就算當在漢那裡沒有審出口供,他家裡的水缸下面也是可以搜出罪證的。
這一切並不需要小九和伯益出手,也不需要動用什麼神通秘法,普通的府役就完全可以做到,更別提身為修士的無件城主本人了。面對斥責,無件城主並無慍色,又起身行禮道:“多謝二位查明此案,更多謝隨玉指引鬼神妙法,我明日一早便派府役去核實證據。”
小九:“拿到證據,但事情已出,城主大人又打算如何辦呢。”
無件城主:“既然案情有新的變化,待我查證清楚後,再派人詳細上報天子。天子若知別有內情,想必會特釋柴,至少會留他一命。”
“柴本不必獲罪,皆因城主大人之失!”小九長嘆一聲,又問道,“天子的批覆,何日會送達城廓?”
無件城主答道:“最快也得是今年秋後。”
小九起身道:“既如此,我們就告辭了……伯益道友,走吧!”
無件城主殷切挽留道:“隨玉師弟,剛剛相見,又何必著急離去?你我同在太上座下聽講,難得如此有緣,當好好切磋交流。”
小九已經往外走了,聽聞此言突然轉身道:“你曾在太上門下聽講,但切莫再自稱為太上門生,更不要揚言所求為太上清靜無為之道,徒令先生蒙羞!”
伯益亦說道:“身為城主,比之常人有太多條件可潛心修煉,而你又認為城廓事務耽誤了你的修行,既如此,你還不如不做這個城主呢、也不配做這個城主!”
小九雖然氣憤,但說話時仍給無件城主留了神念心印,算是繼續數落他,也算是點化他。若無件仍執迷不悟,那麼小九也就懶得再搭理他了。
所謂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該做的事都已做好,不必再折騰。所謂無事,可不是城主不管事,而是城廓中相安無事。出了這樣的事情,還能號稱無事取之嗎?
無為而無不為,是先生對於治世事最高的想描境界理述,卻讓這位城主這樣庸俗化的曲解,甚至成了無所為的藉口,怎麼能令小九不生氣?其實自古以來,這種極致理想狀態的治世是不可能達到的,也只有在軒轅帝末年才有所接近。軒轅黃帝“垂裳而治”,傳為千古佳話。
謝絕了無件城主的挽留,來到城主府的大門外,伯益大人又問小九道:“你好像很不看好無件的修行,也不願意與他多說。”
小九:“若欲修仙,須知天下無不忠不孝的神仙。”
伯益:“哦,何忠何孝?”
小九:“忠於事,孝於恩。”
伯益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又問道:“我們這就直接去姑射之山嗎?”
小九:“至秋後還有半年,先訪姑射之山。伯益道友知翟水部伯君住在哪裡,平日都會從哪裡路過嗎?我們的車就從他門前走、迎他面前過。”
070、姑射之山
有一種小法術或者說一種小把戲,叫隱身術。高人“隱身”有很多種手段,比如完全隱匿形跡,讓人看不到也聽不見。更高明的手段就連生機、神氣都完全收斂,修士展開神識都感應不到。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明明沒有隱形,卻不會讓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