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的則是西線的我們和新順,到時候我們的壓力可就大了。若是能說動朱成功派水師攻入長江口就好了,那時我們的壓力可就小多了。”
“王爺,凡事有利就有弊,關於連匪還是連明之事還請王爺定奪。”
當夏國相說完後,胡國柱、王屏藩、郭壯圖等人便眼巴巴的看著吳三桂,等待他最後的決定。
茲事體大,吳三桂一時間也猶豫不已,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重大的抉擇了。第一次在山海關,面對大順、前明還有韃子三方,吳三桂反覆考慮後還是選擇了韃子。第二次在長沙,當南方大勢改變後,吳三桂又果斷拋棄了韃子重回大明懷抱。現在是第三次了,如今韃子現在已經遠離千里之外,取代韃子地位的卻是團匪了。第一次吳三桂賭贏了,他避免了覆滅的命運。第二次,吳三桂也賭贏了,他成為了一方諸侯。那第三次呢?
這不是平常的賭博,而是在拿身家性命拿全族命運去賭,而且還是聯弱抗強,這一刻吳三桂開始遲疑不定。
就在這時,夏國相又拋下了重磅炸彈,讓猶豫之中的吳三桂振聾發聵。
“敢問王爺最後的志向是什麼?”
這句話讓吳三桂徹底驚醒,吳三桂本是聰明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夏國相的意思。
聯合保安團不說能得到好處,就是得到好處也永遠在保安團羽翼之下,等到南方豪雄群滅,自家恐怕也沒好下場了,這不符合吳三桂的利益。吳三桂也是有野心的人,**哈赤家奴出身其後人卻有半壁天下,老朱家太祖更是流民乞丐和尚,可是也有二百餘年江山。而自家可是遼東將門出身,豈不比他們崛起前的身份高貴百倍?如今天下大亂,豪雄並起,仿若另一個元末。這時候正是有志者化家為國分割天下之時,豈能輕易錯過?
大丈夫生不能九鼎而食,死亦當九鼎而烹。最後吳三桂咬緊牙關,一個個字仿若從牙縫中迸出來一樣。
“那就連明,不過首先要湊請陛下命令朱成功那廝出兵長江口,逆流而上攻打南京才行。”
第三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反匪同盟(二十一
得到周王的意見後,王夫之急忙命人快馬加鞭南下南寧,將周王的意見轉達朝廷,由朝廷定奪。
對於這次聯盟抗匪之事,永曆朝廷是很重視的。尤其是沐天波這個永曆朝廷實質上的掌舵人更是覺得此事若成,那麼陛下就將是江南共主了。等打敗團匪還都南京後,大明將會迎來再次復興,自己也將成為再造大明的功勳之臣。到時候,自己的聲望將遠超于謙、張居正等人。真正成為萬民傳唱史詩弘揚的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一代名臣了。每想到此處,沐天波就激動的渾身發抖。
巨大的誘惑讓沐天波全力經營此事,即使曾經保安團有恩於自己,但是在巨大的利益、榮譽還有家族與大明數百年同氣連枝不分彼此之下,沐天波都要做成此事。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即使豪雄們都對團匪忌憚無比,但是誰也不想當出頭鳥。他們都想別人去承擔團匪百萬大軍的怒火,最後再讓自己摘桃子。當然,這也是跟老朱家學的,這可是老朱家的傳統了。於是,本來即將彼此大大出手的他們也都按捺了下來,靜待時局轉變。
因為南方豪雄們都不肯表態意見,沐天波派出的多方使者只能不停的來回奔波著。雖然使者們奔波勞碌的十分辛苦,但是他們的主人沐天波卻覺得無比的舒暢,一時之間他覺得自家朝廷仿若真的成為南方共主一般。嗯,至少也是個反匪同盟的總盟主。
時至今日,還打著永曆朝廷旗號的只有朱成功和吳三桂兩人了。大西軍和新順與永曆朝漸行漸遠,尤其是新順更是將忠貞營改回了大順,同建國無二。
所以沐天波派出的使者前往大西軍和新順也沒有獲得什麼成績,他們都是口頭上應承沐天波的使者並強烈譴責團匪擅啟戰端攻伐友鄰的惡劣行經。當然,關於出兵出糧的事情則是全無。
大西軍和新順與殘明乃是世仇,十幾年大戰打下來哪能說好就好的,說諒解就諒解的。尤其是新順前身的一個老扛把子死於前明之手,繼任的一個扛把子乾脆將前明給滅了,還逼的前明皇帝上吊死了。這樣的仇恨簡直用海水也洗不清。當然,人在現實面前總是會變的,當一同滅亡的壓力襲來時,這些曾經的敵人只能攜手起來,一起抵抗韃子的鯨吞之勢。可是,當保安團興起扭轉這股大勢後,他們又開始變的貌合神離,如今乾脆更是分道揚鑣了。
論起新順和殘明的仇恨,若非中間還隔著大西軍和吳三桂,說不準永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