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沒有他的穿越,大宋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就放棄了對於發展武力的信心,一直窩窩囊囊。

雖然經濟文化發展得還不錯,但卻將曾經擁有漢唐雄風的漢民族改造成文弱不武的大肥羊。

而歷史上趙恆的那次封禪也只是一出自欺欺人的鬧劇而已。

但現在,一切都改變了,這種創造歷史的感覺,讓段宇鍾深深迷醉。

之後,趙恆君臣參照唐高宗的做法,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

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11月4日,趙恆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11月5日登上玉皇頂,在“登封壇”封玉策、並祭告上天。

11月6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每次祭祀時都是趙恆行初獻禮畢,曹利用升壇“亞獻”。

雖然很多大臣不服,認為曹利用沒有資格,但無奈,中秋節那天的祥瑞,上天指定曹利用參與封禪,他們也沒有辦法,只能暗中羨慕嫉妒恨了。

11月7日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改乾封縣(今日泰安)為奉符縣。

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

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賺《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但比歷史上多了一點,趙恆還讓王旦撰寫了他自己的功績,同那三篇頌文一起勒碑刻銘。

封禪的整個大致流程就是這樣,不過,有了段宇鐘的參與,表面還是這一套,與過往歷史上的封禪也無本質不同,但實質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原本封禪的實際意義是表示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當然更要報告帝王的政績如何顯赫。

封禪的具體儀式富有象徵性。班固說:“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父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績以自效也。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父之阯以報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總之,封禪的種種目的與象徵,都包含著一層更為深潛的意識:溝通天人之際,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精神意志與外在行為的和諧統一。

只不過,在華夏古代,自從商周之際的封神之戰過後,神與人越來越不相交通。

歷代帝王封禪泰山,天地鬼神倒是接受了帝王們的祭祀、禱告了。

但沒有聽說那個帝王獲得了天地鬼神的直接回應,倒是都消耗了很多王朝氣運。

秦始皇和胡亥都封禪泰山,但秦朝二世而亡。也許是因為自從周成王封禪泰山過後,泰山寂寞了近八百年才等到秦始皇再次封禪。

而且是作為大一統帝國的第一次,所以氣運消耗特別大。

而後,西漢漢武帝、東漢光武帝兩代帝王封禪後,華夏陷入魏晉南北朝的分裂亂世四五百年。

唐高宗和武則天、唐玄宗才相繼封禪,之後又是近三百年,才有宋真宗的封禪。

而歷史上,宋真宗的封禪十分勉強。宋真宗之後,就再也沒有哪個帝王封禪了。

康熙和乾隆雖然多次去過泰山,但都只是祭祀,而沒有封禪。

可見封禪不是隨便哪個帝王都玩得起的。段宇鍾親身參與後,對這一點就深有體會了。

在這歷史七天的封禪過程中,段宇鐘的心神自11月1日那天登上玉皇頂之後,就漸漸融入了昊天元氣海中。只留下曹利用的皮囊跟著禮官機械地做各種禮儀動作。

他先是讓自己識海中的昊天陽神溝通這個時空的昊天上帝,很快明白了封禪的真正實質。

都說神是由人造的,在華夏這種宗教氛圍不夠濃的國度更是如此。

華夏的神靈其實自從封神一戰之後,就再也無法直接干涉人間的治亂興衰和凡人的活動了。

只能間接影響,正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雖然神靈依然有影響自然現象、製造五行災異、左右個體吉凶禍福的能力。

但如果凡人徹底不信,神靈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總之,凡人離開神靈也可以活得好好的,比如後世的無神論大行其道的紅朝。

但神靈卻很需要凡人的信仰、香火、氣運。而歷史上很難得出現一次的封禪泰山的大戲,也是一次天地鬼神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