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天。 蘇瑞乘坐飛機前往矽谷,帶人跟埃隆·馬斯克商談收購細節。 雙方已經互相接觸一週時間,進展十分順利。 碰面之後把重點問題梳理清楚,很快擬定出一份協議,約定以3億6500萬美元的估值,整體收購特斯拉。 另外還承諾三年不裁員,三年之內,每年薪資待遇至少上浮6,並且年底獎金不少於一個季度的工資等等。 有趣的是。 這幫員工和高管們,居然沒有要求股權獎勵,反而都想要拿到現金方面的補償。 而埃隆·馬斯克,也沒有保留部分股權的想法,這傢伙手上目前僅有4000萬美元現金,爽快就答應套現走人,毫無留戀。 由此可見,特斯拉汽車公司,如今到底混得有多慘。 這些情況足以說明,即使是公司員工們,同樣對它的發展前景沒信心。 換成奈飛娛樂公司,從上到下一個個跟狼似的,只盯著股權方面的獎勵方案,迫切希望能夠擁有股權,在上市之後大賺一筆。 想想也對。 特斯拉的電動跑車,直到目前為止總銷量僅有幾百輛,生產成本比售價更高,賣一輛虧一輛。 就連環保愛好者們都不想當冤大頭,花費十萬美元購買純電動的汽車。 除了遙不可及的大餅,什麼前景都看不見,長期遊走在破產邊緣,也難怪員工們對可能最後一文不值的股權,毫無興趣。 他們覺得與其跟公司捆綁,還不如多拿一個季度的工資,連續三年不裁員,等於就是九個月的薪水。 按照平均9萬美元的收入計算,等於期間白撿幾萬塊,並且還不用承擔任何風險,這豈不比虛無縹緲的股權獎勵香多了? 事後蘇瑞跟阿曼達秘書討論完。 覺得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跟特斯拉員工以工程師為主,想法比較務實有關。 有些高管確實希望拿到期權獎勵,然而內部投票時候,沒能成功說服絕大多數人。 再加上人人都知道,蘇瑞的fisker汽車公司裡,還有另一套管理班底,又擔心被踢出局,拿不到任何好處,因此順水推舟,捏著鼻子認了。 伴隨協議的簽署,新問題也隨之而來。 fisker和特斯拉的研發專案,在很多方面都重疊了,而且fisker在純電研發專案上的進度,明顯落後於特斯拉。 這就導致蘇瑞很頭大,思來想去只能選擇放棄fisker的專案,又或者繼續往混動汽車領域進行研發。 假如研發混動汽車,未來哪怕自己不造車,做標準出售零部件,賣給其他公司也挺好。 缺點則是研發資金規模大幅增加。 這對手握大量臉書、蘋果、冬京商城以及奈飛娛樂等公司股份的蘇瑞而言,充其量只能算個很小的問題。 畢竟研發投入哪怕再多,還能有他掙錢的速度快? 而且未來取得些成績之後,也可以對外融資,避免出現獨食難肥的情況。 如同先前所說的那樣。 特斯拉的價值,還不如nba的勇士隊值錢,在矽谷很少被人關注。 即使收購的訊息傳出去,也遠不如紐約演唱會的熱度高,很難掀起任何風浪。 進而可以看出,當電動汽車風口一來,這個行業發展速度到底有多快。 像超級工廠、電池、以及銷售和維修渠道等等,都要提前帶著準備,接下來幾年之內,每年都應該往裡面投資三五億美元,爭取儘快把造車成本給打下去。 由於蘇瑞老爸還融資了比亞蒂,未來雙方合資,提前進入內地市場,並非完全不能考慮…… 10月7號這天。 《死神來了》的北美票房,已經達到2億6000萬美元,全球票房突破3億美元之後,依舊保持著一個不錯的票房成績。 蘇瑞難得來到奈飛娛樂總部,親自出席一場董事會。 各位董事們,包括特倫茨ceo在內,都以為今天有點特殊,很可能出現什麼大事,要不然哪能讓蘇瑞露面開會? 董事會剛開始。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一個個都先看向蘇瑞。 見沒人開口,蘇瑞也愣了愣,隨即才意識到什麼,提醒說: “不用管我,我只是路過,為了另一件生意才會回矽谷。除了明年要多拿點預算以外,我沒什麼可說的,今年公司表現非常出色。” 在場的董事們,聞言長長鬆了口氣。 特倫茨ceo乾咳一聲,告訴說: “這是當然,奈飛影視作為最關鍵的部門,只有自制劇保持現在的高品質,公司才能發展得更好。” 所有人都聽出他在拍蘇瑞的馬屁,正心想著不愧能當上ceo,反應速度就是快。 作為一家比較特殊的網際網路公司,誰都能看出自制劇業務,才是拉動公司使用者和業績雙增長的關鍵。 蘇瑞點點頭,自顧掏出手機,跟星野優子發訊息。 一轉眼。 今年的維密大秀又要開始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