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像城裡拿固定工資的工人一樣被養活,農業收成的好壞與他們無關。賴莎認識到,大鍋飯使所有人的勞動道德淪喪。賴莎自然會跟丈夫談到所有這些見聞。可是她走訪的那些農婦們卻對此不能理解。她們經常問:“你的丈夫打你嗎?”“不,他不打我。”——“那他沒有收入?”——“他有收入。”——“那他為什麼會讓你穿著膠鞋在鄉下跑來跑去?”戈爾巴喬夫夫婦的這種朋友關係對斯塔夫羅波爾的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謎。
戈爾巴喬夫經常去聽賴莎開的一門討論課,賴莎也總是陪著戈爾巴喬夫參加各種黨內活動。格奧爾吉·普里亞辛還記得:“每次戈爾巴喬夫發言或演講的時候,她都會坐在他前面,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就像在看一個正在走鋼絲的人或者父母看著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邁出第一步。”在普里亞辛看來,這兩人當中誰更有野心是毋庸置疑的。賴莎看起來是不會滿足於只扮演一個團委書記或黨委書記妻子的角色。她不斷鞭策她的丈夫在事業上更進一步。
賴莎和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3)
事實證明,與當初被迫回鄉相反,斯塔夫羅波爾這個地方對戈爾巴喬夫的事業來說是一個幸運之地:一個像他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有能力的人,在地方上毫無爭議地會升得很快。更為重要的是,戈爾巴喬夫掌權的這個小小世界,是當地的一個高階療養地。莫斯科的蘇共高官們經常到此地來療養,遠離首都的壓力。所以作為當地的一把手,他工作的任務之一就是接待這些高官。從戈爾巴喬夫同莫斯科的良好關係中得到回報,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1978年,蘇共總書記列奧尼德·勃列日涅夫注意到戈爾巴喬夫,並將他召到莫斯科擔任負責農業的中央委員會委員,戈爾巴喬夫如坐火箭般直接進入了蘇共權力核心。但奇怪的是在那裡很少能聽到他的聲音。是他出於戰略原因而韜光養晦,還是農村真實的經濟狀況使他的改革意願難以施行,人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農業部長戈爾巴喬夫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年齡。年僅47歲的戈爾巴喬夫和那些年邁的蘇共高階官員一起出現在列寧墓,檢閱規模宏大的閱兵式,相比之下的確是非常年輕。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尤里·安德羅波夫接替其擔任蘇共總書記職務。安德羅波夫一心提拔戈爾巴喬夫,農業委員戈爾巴喬夫實際上已經成了國家的二號人物。安德羅波夫上任的時候已經病重,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他的繼任康斯坦丁·契爾年科也是年邁多病。這樣,勃列日涅夫去世剛剛兩年,戈爾巴喬夫離蘇共權力頂峰已經沒多遠了。在西方,戈爾巴喬夫已經被認為是蘇共總書記的接班人了——這就是為什麼瑪格麗特·撒切爾會在1984年12月份邀請他訪問倫敦的原因。
戈爾巴喬夫很清楚,應該由誰陪他一起去。“我對契爾年科說,我將與賴莎·馬克西莫夫娜一起出訪,他說,這應該沒問題。但他還能說什麼呢?我當時已經主持工作了,因為他當時病重,根本無法繼續工作。”蘇聯的老百姓們一般只有在總書記去世的葬禮上才知道總書記是有妻子的,蘇共總書記們也絕對不會在國事訪問的時候帶上自己的夫人。所以,儘管賴莎在走下飛機舷梯的時候刻意與她的丈夫保持了相當的距離,在倫敦也盡力保持低調,但這一對夫婦的出現仍然在西方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我們大家都很好奇,他到底長什麼樣?我們從來沒見過他的照片,至少沒見過效果好的。然後他疾步走入接待大廳,我們立即看到:這是一個與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蘇聯政要都完全不同的男人。”查爾斯·鮑威爾,當時瑪格麗特·撒切爾的外交政策顧問回憶。
戈爾巴喬夫看起來非常自信,而且一直保持微笑,其他那些隨行的蘇聯官員們則都面容嚴肅,警覺猶疑。賴莎也不是以前人們想象中蘇共第一夫人的樣子,她高貴典雅,穿著也非常時尚,不像其他蘇聯官員的妻子們——矮胖、沉默、穿著黑色衣服——賴莎與她們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我還記得撒切爾是怎麼跟我說的:‘她穿的那身灰色套裝裁剪合體而且做工精良,連我都想擁有一套。’”主人們立刻意識到,他們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這是新一代的蘇共領導人。倫敦的訪問非常成功。西方媒體連篇累牘地對這對來自莫斯科的年輕、漂亮的夫婦進行報道。
四個月後,1985年3月11日深夜,契爾年科去世,戈爾巴喬夫凌晨三點才回到家。他要賴莎陪他一起去院子裡散步——為了安全起見不被竊聽,一旦他想和賴莎談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們都會這樣。“他們讓我接任總書記”,他對賴莎說,“我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