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軍何可平之?”兩人達成一致意見後,向皇帝“陳利害以聞,且請固關無出。”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當然就是楊國忠。楊國忠總是害怕哥舒翰謀害自己,向皇帝進言,說現在叛軍沒有準備,正是出擊的好時機,哥舒翰膽小慎微,不敢出戰,恐怕會失去這次大好機會啊。

玄宗認為國忠說得有道理,當然他也是這麼認為的。就一再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甚至這一撥人和下一撥“項背相望”,可見玄宗心中的急切。

或許是他對哥舒翰也起了疑心,或許是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但事情的結果不僅沒達到目的,而且是如此的不堪,甚至毀了唐玄宗的一世英名。 。 想看書來

第三十七章 潼關失守(2)

哥舒翰接到一遍遍的催戰書,萬不得已只能出兵。

不過他也知道此次出兵,定是九死一生,臨行前不禁痛哭失聲。哥舒翰深知雙方兵力差距,不想出兵,但形勢所逼,徒奈何?

封常清、高仙芝兩人因不出兵而身死,有此前車之鑑,守一定是死,出戰反而有一線生機。

老魚不禁想起了王忠嗣就是因為抵抗玄宗的命令,拒不攻打吐蕃石堡城,而最終遭貶。是繼任者哥舒翰聽從玄宗的強攻要求,打下石堡城。

現在是高仙芝拒不出兵主動攻叛軍,而最終身死。繼承者哥舒翰聽從了玄宗的命令,出了潼關。哥舒翰還能像石堡城一戰那樣取得一場險勝嗎?

這難度太大了,以前是哥舒翰用十萬精兵去攻打幾百人的險關,現在是一群烏合之眾出險關主動去打精銳之敵。

六月初七,哥舒翰所率的唐軍與崔乾佑的叛軍相遇於靈寶西原。現在唐軍為攻,叛軍主守,崔乾佑的軍隊佔據著險要之地,南靠大山,北據黃河天險,有狹道七十里。第二天,崔乾先把精兵埋伏在險要的地方,然後示敵以弱。哥舒翰與田良丘乘船在黃河中觀察軍情,看見崔乾兵少,就命令大軍前進。

哥舒翰乘船在黃河中觀察軍情中觀察敵情,說明他比較小心。現在看見敵人兵少,當然也有疑心,但不能因為有疑心就不打仗了吧。於是把大軍分成三部分,王思禮等率領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領其餘的十萬在後,哥舒翰率丘三萬登上黃河北岸的高丘觀察指揮,並鳴鼓助戰。

面對十八萬唐軍,崔乾佑把精兵藏在後面,明面上出兵不到一萬,並且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隊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後,如同遊兵散勇一樣。

官軍看見後都大笑叛軍不會用兵(真是可笑),興沖沖地殺上前去。

兩軍交戰,叛軍一戰就逃,唐軍自以為必勝,不禁得意洋洋。不過,隨後叛軍伏兵四起,滾木石塊轟轟而下,剛才還在得意大笑的唐軍現在只有哭的份了。

哥舒翰見地勢狹窄,決戰不開,命令馬拉氈車為前隊,去衝擊叛軍,不過這種做法反而起了反作用。兩軍混戰之時,東風驟起,崔乾佑也學習周公瑾借東風火燒赤壁,把數十輛草車塞於氈車之前,放火焚燒。頓時大火熊熊,煙霧蔽天。

站在下風頭的唐軍睜不開眼睛,睜開眼睛也分不清敵我,於是互相沖殺,還盲目召集弓箭手和弩機手射擊。一直持續到天黑,箭已射盡,才知道鬧了半天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這時崔乾佑派同羅精銳騎兵繞到官軍後面發起進攻,唐軍腹背受敵,首尾大亂,終於潰敗。

唐軍以多打少,但結果狼狽不堪。根本沒有人想著跟叛軍拚命,見勢頭不對轉身就逃,有的丟盔棄甲逃入山谷,有的互相擁擠被推入黃河中淹死。叛軍乘勝追擊,唐軍後面的將士看見前軍大敗,也不戰自潰。

敗退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讓本就毫無鬥志的唐軍不戰而逃,甚至黃河北岸的軍隊看見了也向後逃跑。

(不知哥舒翰是否也學楚霸王仰天長嘆:不是我指揮不行,實在是這兵沒素質。)

靈寶西原一戰,哥舒翰僅與部下數百騎兵得以逃脫(還是騎兵跑得快),渡過黃河後進入潼關。潼關城外先前挖了三條深溝,都是寬二丈,深一丈,潰逃回來的唐軍人馬墜落溝中,很快就填滿了溝,後面的人踏著他們得以透過,殘兵逃入關內的才八千多人,損失率超過了95%。

潼關雖然險要,但守兵軍心渙散,已經沒有可能守住。再一天,崔乾佑率兵順利攻陷潼關。

這是唐軍平叛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剛剛大有起色、甚至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的平叛大業,一下子跌入最低谷。 。。

第三十八章 皇帝潛逃

潼關失守之後,哥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