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89 起點

羅貫中有這個擔心,是有根據的。

因為大明洪武初年,就發生過一件針對羅貫中這種張士誠舊人的大案。

名氣比羅貫中高多了的高啟,才華高逸,學問淵博,能文,尤精於詩,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初明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

就這麼一個傑出文人,因為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而高啟曾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

可憐高啟才華橫溢,還正當壯年,要開創屬於自己詩篇時代之前,就這樣隕落了。

世人都以為,朱元璋打擊這些為張士誠效忠過的文人,卻是沒想過,是不是高啟自己有取死之道。

大明開國之初,有人舉薦高啟參修《元史》,朱元璋就授他翰林院國史編修官,並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這個待遇,不可謂不高了。

結果怎麼樣呢?

高啟是力辭不受!

那朱元璋就有想法了,你這麼好的才華,和那麼多有名的文人齊名,交往甚廣,換句話說,就是拉幫結夥的。我給你高官做,重視你,結果你就是不要,又寫詩稱頌仇敵張士誠,你這是居心何在?

於是,朱元璋可不會管你詩詞寫得如何,直接來了個殺雞駭猴!

這些內情,張一凡不知道,但他就知道一點,只要不妨礙朱元璋的穩固朱家王朝的大計,那就啥事不會有。

因此,他聽羅貫中提醒之後,便毫不在意地笑著說道:“那又如何?如今,你我皆是大明朝的人,都是漢人,你又不造反,誰管你以前為哪個諸侯效命過?”

說到這裡,他用誠懇地語氣對羅貫中說道:“你擅長於寫書,將來必定在文學界青史留名,就安心創作便是,政治上的事情,就不要去操心了。為我們子孫後代,多留一點文學鉅著才好!”

張一凡這真心誠意的勸告,還有誇張的誇獎,至少在羅貫中聽來,絕對是誇張的誇獎,什麼文學界青史留名,還文學鉅著,說得羅貫中又是感動又是慚愧。

於是,他連忙回答道:“駙馬說得在理,只是草民何德何能,受駙馬如此恩惠,無以為報!”

張一凡聽了,當即哈哈一笑道:“我們夫婦兩人……”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朱鏡靜,然後才轉回頭繼續說道:“……皆喜歡看故事,羅老能寫出精彩的故事,便是最好的回報了。如果羅老真得還介意的話,那不知羅老可否將您這些故事的手稿贈送於我收藏?”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不瞞羅老,我在京師城外柳家村,也就是我老家那準備修一個別院,就有藏書閣的設計,名家大作,都想收集在那裡的。”

羅貫中聽得很慚愧,駙馬把他的作品誇得太高了,他連忙表示道:“只要駙馬想要,等書出版之後,手稿都贈予駙馬便是!”

說到這裡,他又補充說道:“除了這兩套書之外,我在客棧還有幾套書。對了,這本《水滸傳》是我整理成冊,我師傅的原稿,我也還保留著,不知道駙馬是否需要?”

張一凡一聽大喜,連忙回答道:“要,要,當然要了!”

施耐庵的手稿,要是能流傳下去,那也是寶貝啊!

羅貫中這邊,原本對朱家大明還是有一定意見的,可和張一凡的這個駙馬一番溝通之後,便煙消雲散了。

隨後,他指著《三俠五義》那本書,開始認真地請教寫法。

就羅貫中來說,他是偏向那種歷史類,特別是涉及戰爭謀略方面的比較擅長,而《三俠五義》是偏武俠的,是他以前從未見過的,因此很是新奇。

就寫作理論來說,張一凡自然也是能嘴炮的,不過他怕說多了之後,回頭羅貫中會被他影響,就寫一些裝逼打臉的小說,寫成類似後世什麼下江南的那一套,那文學價值就下來了。

不過雖然他只是漏了個口風,羅貫中卻立刻抓住了意思,感覺到了通俗小說的新方向。

在這個話題方面,朱鏡靜也是有興趣的。她看出,夫君對這個羅貫中非常敬佩,便也放下成見,開始討論她看過得小說心得。

她這邊的優勢,在於男女愛情,比如《仙劍奇俠傳》、《誅仙》等給她的影響非常大,她就更為喜歡這一類幻想來的。

香山縣城裡面,當初抄家了原典史馬如海的宅子有很多。特別是那主宅,還一直空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