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06 靖海侯(第三更求月票)

燕王和那駙馬三個月的時間,他們難不成還能飛上天,勝過他不成?

因此,不管是燕王這邊還是藍玉這邊,都是沒意見。

於是,靖海侯吳禎便出列,在皇帝面前,在大明重臣面前,給燕王、駙馬以及藍玉講起他遇到過的倭寇特點。

“倭寇戰力不強,多是有悍勇之輩帶頭衝鋒,餘者跟進,勝則士氣大振。如若殺掉那些悍勇之輩,則餘者多為鳥獸散……”

聽到這話,藍玉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屑。這是什麼,這就是烏合之眾而已!

不過這是在御前,並且那是靖海侯在講解,不管怎麼樣,他也沒資歷在這時候開口嘲笑一下,只能耐著性子繼續聽著。

“倭寇的武器,多為倭刀、倭弓、以及長槍組成。就倭刀而言,特別是那些悍勇之輩所用倭刀,刀身五尺,刀柄一尺五寸,總長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極為鋒利。有一次作戰,我麾下三名軍士舉槍刺向倭寇。那倭寇一揮刀,三把槍被一起砍斷……”

藍玉和朱棣一聽這話,不由得臉上都露出了一絲喜歡的表情。很顯然,對於軍人來說,鋒利的兵器,就是他們的最愛之一。

這一點,在張一凡身上也能證明。他就老神在在的聽著,並沒有朱棣或者藍玉的那種聽到倭刀鋒利就喜歡的表情。

“倭弓也極有特色,長八尺,可用腳踩住弓之末端,立起來發射。箭是以海蘆作為枝幹,箭頭是鐵製,寬二寸,燕尾,重三二兩,靠近後發射,射中率極高。”

“倭槍長一丈八,比我們的長槍要稍微長一些,這也是倭寇最常用的兵刃。”說到這裡,吳禎頓了頓,看到燕王和藍玉都在認真聽著,才又接著講解道:“以上這些,便是倭寇的軍備情況。”

說完之後,他稍微停了下,發現不管是燕王還是藍玉,都沒有問問題,他就繼續接著講了。

“倭寇渡海而來,多在我大明沿海登陸,特別是浙江、福建等地為多。因此,戰場就多在海邊,山林,田間,多溝渠河流等地形,不利於騎兵機動及衝鋒。”

“另外,倭寇狡詐,最會設伏,喜近身交戰。”吳禎說到這裡時,微皺了眉頭道,“地形不熟,地勢多變,驟然遇伏,而倭寇又有悍勇之輩領頭,突入我軍陣中,就極易造成我軍大量傷亡。”

藍玉聽了,眉頭微皺。這種戰法,確實是這種烏合之眾最能發揮戰力的戰法。

不過馬上,他的眉頭又鬆開了。因為他有這個自信,只要是他領軍打倭寇,必然不會中伏。

朱棣這邊,從頭到尾的表情都沒變過,一直在認真聽著。對他來說,所有的這些訊息,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不敢有一點遺漏。

至於張一凡,不說也罷。

吳禎說到這裡時,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後才接著往下說道:“倭寇之中,常還會夾雜一些張、方所部餘孽。對於這些賊人的戰法和兵器,想必……”

他本來想說,大家肯定都熟悉,就不說了。

不過吳禎又馬上回過神來,燕王估計不會很清楚,便立刻改口,又介紹起張士誠以及方國珍所部餘孽的兵器裝備以及習慣戰法等等。

在說完了這些之後,吳禎自己總結道:“我軍對上倭寇的一大優勢是,倭寇並沒有火器,如果我軍能利用火器給予倭寇悍勇之輩殺傷,則戰局勝負便分!”

大明朝在洪武十年的時候出了規定:凡軍一百戶,銃十。沐英在洪武二十一年征討雲南土司時,還用了三段射的作戰方式。

但是,倭國那邊,要一直到倭國的戰國時期,大明的嘉靖時期,由大海盜汪直登陸倭國那年,他從暹羅帶著三名葡萄牙商人抵達了倭國南方的種子島。

正是透過汪直的推薦、介紹和翻譯,島主時堯才從這三名葡萄牙人那裡購買並引進了新式火槍並掌握了彈藥的製造技術,這一事件在倭國曆史上被稱之為“鐵炮傳入”。倭國的火器,也是從這時候才有的。

吳禎說完了這些之後,便又介紹海戰道:“倭寇的戰船並不大,海上交戰,以跳船廝殺為主。一如陸上之戰,我軍以火器攻之,滅倭寇中的悍勇之輩,便能勝之!”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什麼,特意看了一眼燕王,隨後提醒道:“不過南方多雨,潮溼,火器影響甚大,此事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很顯然,藍玉肯定是知道的,他怕燕王不在意,就特意說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