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是個發展的問題。就是朝廷如果真實施這種政策的話,隨著人口的增長,那麼人均糧田的數值,肯定會越來越少,但低於某個紅線的時候,依舊會爆發飢餓危機。
因此,朝廷必須要保證這樣的事情不能發生。那就有兩種解決方法。第一種,遷移人口,減少分當地糧田的人。
第二種,就是增加糧田數量,開荒之後就只能開疆拓土了。當然,還有第三種方法,就是提高畝產來降低飢餓紅線。
但是,在這古代,不如前兩種來得更直接。第三種,可以作為補充。這個事情,張一凡沒有給香山縣的百姓解釋的必要,因為不存在這種可能。
此時,張一凡還在解釋這個政策道:“如果某人不想種田,覺得做其他事情能賺更多錢,日子能過得更好,那麼他可以把這個糧田轉租給別人,但是本人到時候依舊要承擔交付給官府的租金,也就是賦稅。對糧田的使用期限到了之後依舊溂說到這裡之後,他提高了一些聲音,重點強調道:“因此,接下來的時間,你們要儘快完成全縣戶籍登記以及糧田丈量。限你們一個月之內完成此事。退堂!”說完之後,張一凡一拍驚堂木,宣告本次會議結束,自個迴轉後衙去了。
看到駙馬縣令走了,縣衙大堂內的這些人,頓時就議論開了。駙馬縣令在香山縣要實施的新政,真得是聞所未聞,想不討論都不行。
朱五這邊,當然是跟著張一凡轉入後衙,他也是想著駙馬搗鼓出來的這個事情,有點擔心地說道:“駙馬,這事會不會引發民亂啊?”所有糧田,都要歸於官府所有,就這一條,是他最擔心的。
張一凡聽了,轉頭看了他一眼,當即笑著說道:“別的地方不好說,但是,在這香山縣卻是絕對沒問題的。”說到這裡,他感慨地又說道:“這還多虧了那個大胖子啊!”一聽這話,朱五略微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訣竅,不由得看著駙馬的後背,很是敬佩。
如果在別的地方,有各類豪強鄉紳,甚至還有官員或者皇親國戚存在的情況下,要把他們手中的大量糧田吐出來,真得不大可能。
畢竟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什麼都沒有糧田來得重要。可是,在這香山縣,那馬如海以及和他一夥的人,巧取豪奪,經過多年的努力,幾乎把香山縣的所有好田都歸於了他們的名下。
大部分香山百姓,都成了他們的佃戶,為他們賣命。只有少部分經常遭災的,他們看不上的,才屬於其他人。
可這些人,也往往被攤上了原本屬於馬如海等人的賦稅,可謂苦不堪言。
如今,隨著馬如海和他的同夥犯事被抓,那就等於香山縣的大部分糧田,就已經被罰沒成了官田。
張一凡的這個政策,因為這個事情,最大的阻力就沒有了。而今,更因為他的身份高貴,皇帝給予了最大的權力,不歸地方管,任憑他在這個一畝三分地,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那就又有了最大的依仗。
還有,抄沒馬如海和他同夥的錢財,又是張一凡能實施一系列政策的最大底氣之一。
手中有錢,辦事不慌!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個馬如海真得是幫了張一凡大忙!
戶籍的革新,也能讓張一凡得到很多人的擁護。特別是那些原本屬於賤籍的職業,更是會對張一凡感恩戴德。
張一凡把他這邊的情況,讓朱鏡靜寫了奏章之後,立刻發往京師;同時,他也全身心投入了戶籍登記和丈量糧田的工作中。
………………五天之後,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內,朱元璋把直接呈送到他這裡的奏章,讓輪值太監轉給太子朱標看了,然後問道:“你怎麼看這小子的折騰?”此時的武英殿內,就沒有外臣,說話也就可以隨心所欲一些。
張一凡幹得這個事情,比如糧田收歸官府所有再進行分配這個事情,是在最初的奏章中沒有的。
朱標看著這份奏章,皺著眉頭想了一會之後,才回答朱元璋道:“父皇,一凡這是因勢利導,順手為之,兒臣覺得,可以一試。”
“恩,你具體說說!”朱元璋放下了其他事情的處理,往後靠著龍椅的背部,找了個舒服的姿勢,看著自己的接班人說道。
朱標聽了,便認真地回答道:“官府治理的難點,一般而言,是收稅難,這包括隱田和隱戶。如今,一凡的這種做法,就能杜絕隱田和隱戶!”說到這裡,他看到朱元璋想說話的樣子,便知道朱元璋想說什麼,便馬上接著說道:“誠然,香山縣比較偏僻,還未有免稅糧田之類的。但是,兒臣看一凡的做法,該是就算有,也可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