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去吧,誰想傷害嫂夫人和二位公子,先得從我朱三的屍體上踏過。”
“拜託了。”沈煉點點頭,便邁步往外走去,走到外面時,忍不住又回頭看一眼生活了一年的小院子。
陸炳看到他眼角一片亮晶晶,自己心中也如刀絞一般……兩人相處時間雖不算太長,但已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陸炳深深被沈煉的為人、學識所打動,一直視為良師益友。
然而今天,他卻要親手逮捕這位老師、這位朋友,這讓重情重義地陸炳十分糾結……只是沈煉這次惹到的是皇帝,彈劾地是嚴嵩,而且是死劾。
所謂死劾,並不見於《大明律》中的任何一條,也從來沒有官方地承認。它彈劾的物件,往往是那種一言足以定生死地大人物,而彈劾的罪名也足以置對方於死地,是身處弱勢的彈劾者以生命為賭注,向不共戴天之仇的敵人,發起的最猛烈地攻擊。
只是這種實力懸殊的較量,結果往往在一開始就註定——弱者九死一生,強者繼續逍遙法外。
~~~~~~~~~~~~~~~~~~~~~~~~~~~~~~~~~~~~~
沈煉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他那深通心學,熟悉鬥爭之道的師兄唐順,在張經出事後,還寫信勸告:“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苦口婆心相勸,希望他不要在嚴黨如日中天的時候出頭,以避禍患。
沈煉十分明白,唐順之的話是對的。死劾確實不是好辦法,自己倒黴不說,還會禍及親友。但在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後,他還是毅然決然的決定死劾嚴嵩!
因為他已看清楚,大明朝到了今天,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嚴嵩,不除嚴嵩,大明無望!但面對著這個龐然大物,自己實在是無能為力,只有獻出自己的生命,用他的一腔忠魂,敲響嚴黨覆滅的第一下喪鐘,驚醒那沉睡在人心中的良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零八章 風雨中……
知道必死無,還會累及親友,沈煉依然慷慨而行,裡這簡直是不可思議、愚蠢和不計後果的。然而對於虔誠信奉儒教、以天下道義為己任計程車大夫來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叫‘明知不可而為之。’
陸炳很想救他,但嚴閣老的權勢非他能抵擋,更何況皇帝還在氣頭上。只能儘自己的能力,儘量去幫助他。
於是沈煉沒有下到暗無天日的詔獄中,而是在監獄外的一個跨院了,安靜的度過幾天。
陸炳又帶著金銀去找到嚴世蕃,請他務必放沈煉一條生路,嚴世蕃滿口答應下來,但轉過臉去,便授意刑部侍郎王學益,先判處沈煉杖八十,然後再說。
陸炳氣憤的找到嚴世蕃,嚴世蕃卻不鹹不淡道:“只要他不再誹謗,自然會放了他。”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嚴世蕃永遠不會放過沈煉。
雖然陸炳的智商遠遠無法和嚴世蕃相比,但也能隱隱察覺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整死張經,所以惹得獨眼龍不快了,在給自己厲害看呢。
陸炳氣炸了肺,卻又無計可施,他只能眼看著刑部來人,把沈煉從詔獄中提走,只能找到刑部尚書何鰲,請他把棍子打得輕一點。
何鰲答應了,其實不用他囑咐,行刑的衙役也不敢‘用心打’,除了對錦衣衛大頭目的畏懼,他們也知道誰是誰非,誰忠誰奸。
但本部侍郎王學益在一邊盯著呢,衙役們也不太過兒戲,雖然沒有傷筋動骨,卻也把個沈煉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
行刑之後,陸炳來刑部大牢中看他,一邊為他上藥,一邊嘆息道:“何必呢,何必呢?”
沈煉卻嚴肅道:“大人不要再想辦法救我了。給你惹麻煩不說。也不合我地心願。”
陸炳呆呆地望著沈煉。不知道這位固執地書生。到底在想什麼。
~~~~~~~~~~~~~~~~~~~~~~~~~~~~~~~~~~~~~
就在沈煉踏上北去居庸關地道路時。千里之外地紹興城也終於得到這個訊息……
在短暫而巨大地震撼之後。人們地反應各不相同。
沈老爺在書房裡待了半晌。而後在兩個心腹管家地陪同下出了門。在他出門以後。沈家臺門閉門謝客。不再發出一點聲息。
唐順之卻比沈老爺知道的還早,他是最清楚沈煉決心的一個,知道沈煉明知毫無勝利地希望,卻不聽自己的勸告,依然押上自己的一切是為了什麼。
就像他地奏疏中所說,自嵩用事,士風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