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過程:由最初的驢唇不對馬嘴,到似模似樣,再到妙筆生花。因此,文字功夫不足,對詩歌沒有研究的科幻作家不敢碰這類題材。
有趣的是,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受這篇小說啟發,真的編寫了一個作詩的程式。有興趣者不妨和他切磋一番。
留學生作家北辰在《未來詩歌大賽》中,也描寫了電腦寫作的故事:一場發生於未來的詩歌大賽,印象派、頹廢派、意識流爭相上臺,胡吟亂語。觀眾都不買賬。終於有一位參賽者朗誦了一首清純質樸的詩。大家把讚美都投向這首詩。結果參賽者卻說,詩本來是由一臺電腦按程式寫的,自己只是讀一讀而己。
在《高燒290度》中,大陸作者潘海天另闢蹊徑,借電子詩人反映了文理知識體系的差異:“智慧數學型機器人”本來是為計算數學難題而被創造出來,但一個不懂數字的人隨意給了它一個不可解的難題,導致機器人過載,熱到華氏290度,卻無意於獲得了作詩的能力,甚至能夠“能夠吸引中文系的女孩”《科幻大王》2003、七期。
第三節:有關文藝的其它暢想
歷史上那些藝術大師們真正的生活是怎樣的。這也給了科幻作家們想像的空間。在《詩才》中,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設想了莎士比亞如何開始自己的創作生涯……一架時間機器把二十世紀的“莎士比亞”作品帶給作家本人,莎翁受此啟發,開始自己的創作。在“時間旅行”一章裡,我們知道這是個封閉的時間悖論。
王晉康也在《時間旅行》三題中,讓時間旅行家回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親睹瞎子阿柄創作二泉映月的那一刻。
前不久,著名作家莫言在採訪時告訴記者,他計劃和朋友合作,搞一本鉛印的書。莫言說,如今的電腦排版和印刷雖然方便,但印出來的書怎麼也沒有過去鉛印書那麼厚重,紮實。言語前充滿了懷舊之情。
到了科幻作家筆下,這種“懷舊之情”被放大了許多倍,並推延到了未來。六十年代,當電腦還沒有在美國普及的時候,阿西莫夫就寫下過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科幻小說……《他們那時多麼快樂》,講一個生活在三個世紀以後的孩子,從小就是電子媒體的包圍中長大。有一次,他偶然從小朋友家裡看到一件傳家寶:一本真正用紙印刷的書。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作者把大量筆墨用在描繪了我們的這位後代,在面對一本真正的書時所產生的驚訝、感慨和惆悵之情。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五編:科學與社會(5)
第五章:社會其它領域
E五章簡介
第一節:人口危機
第二節:管理
第三節:體育
第四節:時尚
E五章簡介
除了上面那些話題,科幻作家們還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展開自己的想像力。由於這些題材比較少見,所以集在本章裡一併介紹。第一節:人口危機曾經是一個熱門題材,現在可能要作相反的理解。體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更不會在未來消失掉。時尚這個話題出現在科幻小說,說明科幻作家並不只是關心乾巴巴的公式定理喲。
第一節:人口危機
“人口危機”曾經是科幻作家們熱衷的題材。1968年,英國作家約翰布魯納創作了《站在桑給巴爾島上》,成為人口危機預言的經典。小說描寫了不遠的將來會出現的人口爆炸,它席捲了整個世界,從發達的美國到貧困的非洲。小說恢諧地寫到,如果一個人只需要一平方英尺的生活空間,全世界的人倒可以站滿在桑給巴爾島上。
不過,到了二十世紀末期,有越來越多的徵兆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會使人口出生率自然下降。於是,科幻作家們轉而描寫另一種人口危機。中國科幻作家鄭軍在短篇《人口危機》中,便描寫了富裕的日本正在變成一個缺乏孩子的社會:
日本人口負增長已經出現了三十個年頭。生育指數目前已經降到0。31,也就是平均每三個家庭還不足一個孩子。為驅散這種沉沉暮氣,日本政府沒少下力氣。比如為願意生育的夫婦提供減免稅等優惠政策。每年首相和各縣知事們都要親自接見一些願意多生孩子的“英雄母親”。如今,“英雄母親”的標準已經降為兩個孩子就行,據說雙胞胎的母親很快也會擁有成為“英雄母親”的機會。
第二節:管理
在中文科幻小說中,出現過寥寥幾篇純粹社會科學題材的科幻小說。七十年代末曾經有一篇短篇科幻小說,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