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4500張月票加更!
時間已經是臘月中旬,張超身為定西都護、洮州都督、刺史這樣的封疆大吏,按朝廷制度,每年的年底是得進京朝集的。
每年的年底,天下各州都要派出代表入京朝集,是為朝集使。朝集使一般是都督、刺史及上佐。
都督和刺史最低也是四品,高者為三品。州上佐指的是長史和司馬,這也是五品官職。每州在京城還有專供朝集使們居住的州邸,相當於駐京辦。
朝集使做為地方代表,一般規定是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前就要抵達京城。不過如今還是開國之初,地方事務多,尤其是邊關之地,還有很重的軍事任務。因此張超這個都護兼都督再兼刺史,只要在年前趕到京城就行。
朝集使上京,任務有三個。
一是參加朝廷對地方官員的考核,並參加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會,並向皇帝貢獻方物。這個制度,很有點兩會的架式,每年年底,天下各地的重要官員們雲集入京。這也是中央對地方的一種控制手段,不但吏部會親自考核各州的朝集使,連皇帝也一般都會親自面見這些地方大吏,詢問一些地方情況。
同時,朝集使還有一個責任,那就是進貢方物。一般各地官吏進京進獻方物的同時,也會押送一些錢糧入京。
朝集使們在京,除了去吏部等衙門接受考核後,就是等候皇帝接見,然後十天上一次朝,等正旦大朝會結束之後,便又陸續要返回地方。
朝集使在京的時候,也是可以上上奏章,發表些朝政議見的。
每年元旦,天下三百多州的都督、刺史、上佐們,齊齊參加大朝會,向皇帝朝賀,並進貢四方貢物,這種君臨天下,四方來朝的威儀,讓皇帝和朝廷對於地方控制力極強。
朝廷有些要罷免甚至逮捕一些地方不法的重要官員,也往往會選在他們入京朝集的時候動手。
另一方面,地方刺史、都督、上佐每年親自入京朝集,也讓朝廷中央和地方上有了更多的交流,皇帝和地方大吏之間的溝通更加詳細。
唐初可不像到了安史之亂後,地方藩鎮長官,根本不進京,隨便派個屬吏在京替他辦事就行了。藩鎮長官們長年不進京,也加劇了地方失控不聽號令等情況,讓藩鎮割據更加的嚴重。
不過在唐初,是沒有幾個敢不去朝集的。除非遇戰亂、災害等。
張超因為先前在打仗,才得以推後入京,還算是特例了。
回到臨潭,張超就開始準備入京。
洮州朝集的有數人,張超這個都護、都督、刺史要去。然後就是都護府、都督府和刺史府的上佐也要去,副都護韋雲起,都督府長史許敬宗、司馬蘇定方,還有刺史府長史馬周、司馬岑文字。
他們六人都要入京朝集。
“見虎你們四個也跟我回京,帶上牙兵。”
另外老爹也將一起回京。
七娘和崔鶯鶯她們也要一起回京,這個洮州代表團最後湊了近一千多人。
除了八百牙兵護衛,還有一支運輸隊,押運的東西不少,既有要進貢的洮州方物戰馬等,也有黃金、皮毛等一些東西。
此外代表團裡還有一支朝貢團,是來自白狼國、白蘭國、多彌國、吐蕃國,還有東女國和西山八國等,湊了十八個番邦。勢力大的,如吐蕃,擁有數萬兵馬。其它如東女國,也擁兵兩萬,白狼白蘭彌三國也有一萬兵。
其它如西山八國等一些小番國,雖然也自稱國,其實都是隻有兩三萬人口的小國,多數都是在川藏邊界一帶生活。
由於張超的積極招商,使得這些番邦都到洮州來貿易,張超跟他們關係還不錯。這次,張超早早的就讓人給這幾國的國王送信,邀請他們派使者入京朝貢。
張超描繪了不少與大唐結交的好處,還真把這些人都忽悠過來了。
眼下大唐初立,張超覺得自己湊了一支十八國使團入京朝貢,肯定能讓李淵非常有面子。
“三郎啊,咱們入個京而已,要帶這麼多人?”
“這次可不僅僅是我們入京朝集,我們還要押送許多牛馬皮毛黃金等物入京,這都是我們洮州上繳朝廷的稅收和方物。價值幾萬貫的東西,豈能有失?何況,這次還有十八國使者入京,我們一定得做好準備工作!”
已經死賴在張超的牙兵裡做都頭,根本不再回去當車騎將軍的牛見虎四個,雖然有時大大咧咧的,但也並不傻。張超的話並沒有糊弄住他們。
“三郎,我覺得還是少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