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
北郊,馬球場。
李超身著絹甲,帶著自己的隴右馬球隊入場。皇帝心血來潮,下令還在京的各都督,各組建一支馬球隊,進行馬球比賽。
十五個大都督府馬球隊,加上三十九支都督府馬球隊,與十二衛和關中十二軍組成的京畿聯盟,進行聯賽。
賽制也很簡單,地方球隊先決出六強,然後京畿球隊決出六強,最後兩邊十二支球隊進行最後的聯賽,決出八強,進行總決賽。
有的時候,李超真猜不透李淵的想法。
也許他是覺得今年新年朝中局勢氣氛不對,有借這場球賽緩和下氣氛的想法。
李世民做為京畿大都督,也率領著京畿大都督府球隊出席了。
李超還身兼著左翊衛大將軍之職,許多大都督都是如此,因此這次十二衛和十二軍的領隊,基本上都是各衛、軍的長史或者司馬帶隊。
他們不僅是在數量,還是氣勢上,都要比地方隊弱一些。地方隊足有六十支球隊,不過京畿聯盟擁有主場優勢,他們的球員兵強馬壯,可不是地方隊倉促用護衛們湊起來的隊伍可比。
李超不會打馬球,騎馬還算勉強,可如果說騎著馬在場上,拿著球棍追逐一顆小球,還要射門,這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
不過他的球隊卻是很強悍的,隴右道大都督府的球隊,擁有二十二名球員,十一名正式隊員,十一名替補。
李超不會打馬球,但他的四個都頭都是馬球高手,長安城裡的勳貴子弟,基本上都會打馬球。他們有馬,甚至有的人府上還有馬球隊。對於這些勳貴子弟們來說,打馬球,就跟後世的那些二代們玩跑車一樣。
有了跑車,要是不賽賽車,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有人說馬球源於波斯,經由絲綢之路傳至中國。也有人說馬球中國古代早就有之,還有人說是吐蕃傳進來的,這些李超也搞不清楚,反正唐初此時,馬球運動雖不是全民運動,但在長安城裡的貴族上層社會里,卻是相當流行的一項運動。不但年輕人愛玩,就是那些皇帝和官員們也愛玩,甚至連婦人也有騎驢打馬球的。
軍中也比較流行馬球。
馬球也有各種打法,既有單球門的也有雙球門的,還有不同人數的。最少的只有一隊四人,最多的則是一隊十一人。各有各的打法,但論起最好看的,肯定是數量最多的二十二人場。
每邊上場十一人,十名球員,一名守門員。
這種二十二人的馬球比賽,是沒有時間限制的,而是積分制,場邊插二十面旗幟,進一球就拔一旗到得勝一方,最後二十四旗拔完,按得旗多少論勝負。
有中場休息時間。
程處默四都頭,都要求親自上陣,哪怕他們都是子爵了,品級也不低,可並不限制。相反,對於這些親自上陣的軍官,還是相當受歡迎的。
馬球打的好,甚至能成為偶像。
李淵就也有一支皇家馬球隊,裡面的球員全是那些馬球高手,被封為馬球供俸。
連郭孝恪都要親自上陣,韋挺也不甘落後,張亮和爾朱煥、橋公山也要上。於是,李超的這支隴右隊,倒是有一半都是軍官,最高的甚至是二品的上柱國。
其它隊也差不多,李超甚至看到李世民居然要親自上場,穿著京畿隊的鑲紅邊球衣。
球場長約千步,四面是看臺,三面有矮牆防護,十分的平整。這座皇家球場,甚至還澆過油,這樣球場上灰都不沾,平滑如鏡。
兩個石蓮花座的木製球門高約丈餘,分置球場東西兩側。
球場還有樂隊,在兩廊下設有鼓樂,雙方球門旗下,還各有五面戰鼓,球門兩側置有二十四面繡旗。
皇帝看臺下東西臺階下放著空旗架,擊入一旗,就稱為得一籌,由衛士大聲喝籌,在該隊旗架上插一旗,表示得籌。
每得三籌,就是一個小節,可以中場休息。最後八節比賽完,按得旗多少定勝負。
都督府隊實際只有五十四隊,京畿和都畿兩道只有大都督府沒有普通都督府,因此實際少了六個都督府,總共就是五十四隊。
一開始採用淘汰賽制,京畿和都畿兩隊,直接可以晉級。
而其它十三道,大都督府免賽一輪,每道的三個普通都督府輪流比賽,成績最好的晉級,其餘兩隊淘汰。晉級的那隊,要跟本道的大都督府比賽,採用三局兩勝制,輸的淘汰。
十三道各決出一支勝利球隊,加上都畿和京畿隊的,就成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