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那曼頭領說了,這位楊先生殺我們突厥兄弟在前,又侮辱我們突厥人再後,現在,我們以長生天的名義,提出要與他決鬥,勝利者可以繼續說話,失敗者將永遠閉嘴。”

聽說決鬥,李承訓便開始注意那曼特勒身後那位胡人侍從,那人足有兩米來高,一身肌肉好似鐵塊,還不知有什麼特殊本領,但既然作為那曼特勒的貼身侍從,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他其實不想出戰,生怕自己一旦有個閃失,那他苦心經營的這一切怕是全都要付諸流水,而且恐有性命之憂,但此刻若不出戰,則是明顯示弱,肯定會被耶律風瞧不起,而對於之後他的計劃,他的退路,都是大大的不利。

“大丈夫不逞匹夫之勇,但既然那曼將軍發出挑戰,我便不得不應戰,事關中原民族的尊嚴之戰,義不容辭。”

李承訓最終還是決定應戰,相信憑藉自己百獸拳的功底,加上天生神力,未必沒有一搏,實在不行,憑藉蛇式逃命還是可以的。

此時,耶律風站了起來,“既要比試,我看沒有必要生死相博,但卻有必要有個彩頭,如何?”

李承訓光腳不怕穿鞋的,自然無所謂,而那曼特勒一方也有心聽上一聽什麼彩頭,突厥人是極其貪婪的。

“這大青山已經是我耶律家的了,相信二位都沒有什麼異議吧!”說話間,他先後在李承訓和那曼特勒的面上看過。

“那是自然!”李承訓立即答道,他這是借虎驅狼之策,至於最後如何打虎,只能到時再說。

那曼特勒卻是猶豫了,如果他承認這點,那很可能最後什麼好處也撈不到,最後只是含糊其辭地說可以把大青山送給耶律家,但耶律家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好處,因為他們畢竟損兵折將出了大力氣,“好,既然你們沒有異議,那我便做主,這彩頭嗎,是萬馬堡歸屬權再加上一千兩黃金。”

“不行,那堡子已經被我們佔領,便是我們的了!”那突厥翻譯來不及請示,當即提出抗議,而後才對那曼特勒進行了轉譯,當然也遭到那曼特勒的強烈抗議。

“那堡子是我大青山的產業,你佔了又能怎地?”耶律風雙目如電,死死盯著那曼特勒,好似一頭雄獅,從其眼眸中流露出來的殺氣,可見其武功非同小可。

那曼特勒對這殺氣騰騰目光,絲毫沒有畏懼,不是他武功高,而是其本性中的那股子惡狠之氣被激發出來,在嘰裡咕嚕地一段話中,最後惡狠狠地吐出一個漢字,“殺!”

那翻譯連忙解釋說,如果耶律風不遵守草原上見者分一半的原則,那便是欺辱他們突厥馬幫實力弱小,看不起他們。那時,突厥馬幫必將全力封鎖塞外通路,中斷耶律家通往塞外的通道。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派大隊人馬南下,勢必要與耶律家一爭長短。

李承訓此時方知,那曼特勒這次率領的五百馬賊,只是突厥馬賊五部分支中的其中一支,而整個突厥馬賊人數,恐怕在萬人以上,那根本就是一個小型軍隊。

面對氣急敗壞的那曼特勒的反威脅,耶律風一笑置之,他不是蔑視突厥馬賊的強大,而是他知道這些突厥人極其好利,只要許以金錢,沒有解決不了的爭端,當年李世民親自導演的“渭水之盟”便是如此。

唐武德九年,頡利可汗率兵攻至距長安僅四十里的涇陽,京師震動。那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朝中大員都主張內撤已保平安。

唯獨李世民堅持固守,故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他一面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一面安撫頡利可汗,並許以金錢財務。

頡利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唐朝國庫裡有大量的金帛財物,便請求結盟。兩天後,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立刻斬殺白馬立盟。

之後,頡利可汗率突厥全體騎兵返回。一場大戰終於偃旗息鼓。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第五十五章 賭鬥

李承訓猜測無論是耶律風,還是那曼特勒,表面上氣勢洶洶,但都會盡力剋制,萬不得已不會火併,這是不符合雙方的利益。

耶律風之所以如此強勢,是在揣摩紅刀頭的底線,現在,遇到那曼特勒如此激烈的反應,相信耶律風也然達到了他的目的。

接下來,耶律風必然會有所鬆動,勉為其難地給突厥馬幫一些甜頭,當然,這鬆動的藉口肯定不是他耶律家怕了突厥馬幫,而是他從免刀兵的大局出發,做出了一些犧牲讓步。

這樣一來,這樣使得這些突厥馬賊在沾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