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麟這一邊!
還有,有功之臣被上位後的皇帝猜忌,爾後狡兔死、走狗烹,這種認知在人們腦中已是根深蒂固。這一點,使得朝中一些人同病相憐,默默的支援離少麟。
謀反的理由已經是名正言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除了得到了天下人從道義上的支援外,如果沒有軍隊的助力,離少麟是打不贏這場仗的。
不過,離少麟既然身為大將軍,自然是不會打一場無準備的仗。多年戰場上的經驗,使得她準備充分,且還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都佔齊全了。
一方面,由於離少麟長年在疆場上奔波,日常又待下屬極好。所以,她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網羅了一大批願意跟隨她的將士。
另一方面,靈言青當上皇帝后,就開始故意為難這位日漸功高蓋主的大功臣。每到離少麟帶兵打仗,靈言青便授意心腹向離家軍供給時百般刁難,還時常剋扣軍餉。她為了對付離少麟一人,而置全體將士的性命於不顧。這種行為令常年在沙場上拼命的將士們非常寒心。
由此,離心離德的靈言青,在軍中孤掌難鳴,而離少麟卻是一呼百應。
屋漏偏逢連夜雨。
正是靈國內憂之時,邊境突又傳來緊急軍報。
豐國不知何故,竟然得知了靈國即將內亂,豐國皇帝便趁火打劫。離少麟一起兵,豐國就同時大軍壓境,直逼靈國國門雁門關。
雁門關長期以來都是離少麟負責在此駐守。離少麟一反,雁門關就如無人看守的大門,完全是敞開了迎接敵人的到來啊。
豐*隊來勢洶洶,進入雁門關後就長驅直入。他們越過了天險黃河,很快就佔領了黃河與汴水之間的那一片廣袤的靈國土地。
此事引得百姓們對靈言青怨聲載道,罵她不僅像她的祖宗一樣昏庸無能,陷害忠良,而且還是個喪家敗國的昏君。所有人都對她失望透頂!
國土若沒了,她靈言青也不用當皇帝了,老百姓們的口水都要淹死她!
所以,靈言青在忙著與離少麟兩人爭權奪利的同時,便不得不分走了大部分的兵力去與入侵的豐*隊抗衡,以保家衛國,試圖將豐國人趕出靈國。
靈言青分兵抵抗外敵入侵這件事情,對靈離兩人的爭鬥起了關鍵作用。離少麟趁機橫掃靈國諸多郡縣,直逼京都長安。
一時之間,靈言青四面楚歌。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遠在萬里之外的豐國怎會這麼巧的聞風而動呢?況且這豐國與靈國之間明明還隔了個年國的啊。按理說,近水樓臺先得月,要藉著靈國內亂之際分一杯羹的怎麼也該是年國,而非豐國啊?
再說,靈國還是年國的屬國,藉著維護屬國權益的藉口,名正言順的派兵到靈國,把它直接變作自己疆土的一部分,不是比屬國更好?如此上好的一筆買賣啊,為何不做?
當今天下,群雄割據,大大小小的國家原本有三十多個。國家太多,資源又少,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時有發生,這段時期是名副其實的戰國時期。這些國家的國主們嚴格遵循著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生存法則和自然規律,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大小戰役,兼併吞沒之後,國家的數量逐漸減少。在存活下來的這些國家中,有三個較大的國家,實力較強,分別是靈國、年國和豐國。
原來,離少麟與亂世之中的後起之秀,那豐國女皇龍萍簽訂了一項喪權辱國的秘密條約。離少麟向龍萍保證,若豐國助她奪得皇位,她便將汴水以北的大片沃土全部割讓給豐國!
這件事情正是那次靈言青提出用年將軍交換顏煙後,離少麟離開京城的那段時間去秘密進行的。
那豐國女皇龍萍才上位不久,雖自己的皇位都還不穩固,並且豐國國力羸弱。可她一見竟有如此天大的好事拱手於前,心中便想:若能得到那些土地,不僅豐國的領土增加一半,自己作為龍氏的第二代傳人,能建如此豐功偉業,她青史留名自不必說。而且,若能以此為契機,富國強民之後,開啟一統天下的霸主藍圖……光只想想就令她熱血沸騰!
於是,豐國女皇便不顧朝中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她一意孤行,傾盡了豐國三分之一的國力協助離少麟奪位!
豐國朝臣們的反對也不是沒有道理。
靈國那片土地固然富饒,可是這一切不過都是離少麟的計策罷了,她只不過是給他們豐國畫了一塊餅子而已!
離少麟所承諾的那片土地與豐國之間隔了一個強大的年國,她離少麟為何要捨近求遠的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