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他們聽了講道,這等能夠超脫天地的道法,自然遠遠超出他們這些古神自行摸爬滾打摸索出的不成體系的法門,無論是立意還是體系,都是無法比擬,這就直接導致洪荒之中大批精英轉入仙道,為玄門打下了基礎。”

“之後一心潛伏,直到門下六聖齊出,弟子羽翼豐滿,這才一舉壓下祖巫和古神,以碾壓的姿態一路橫推過去……”

“甚至在此之前,還有數次大劫,未必沒有他暗中推動……”

“最後,他對外自稱,要以身合天道,未必不是託詞,興許他已經快要完成超脫了……不,鴻鈞此人,未必不是和我一樣,甚至在我之上的道君!”

一念至此,轟然醒悟,彷彿晨鐘暮鼓,豁然開朗。

“哈哈哈哈,原來如此,難怪是覺得這裡有機緣,果然是有機緣!不管鴻鈞是不是真的堪破了大羅之上的道途,至少他應該有所瞭解。”

“要麼是鴻鈞別有機緣,這才能夠傳下混元大道,要麼就是鴻鈞本身就是大羅中人,除此之外,別無他解!”

“是與不是,日後見了那鴻鈞,一問便知!”

“若是真的能夠指點我的大羅道途,就算稱呼一聲老師也未嘗不可!”

第十三章截教軍師申公豹

金鰲島,碧遊宮外。

有一道人跨龍鬚虎而來,有詩曰:

頭上青巾一字飄,迎風大袖襯輕梢;麻鞋足下生雲霧,寶劍光華透九霄。葫蘆裡面長生術,胸內玄機隱六韜;跨虎登山隨地走,三山五嶽任逍遙。

此人便是拜入截教的申公豹。

申公豹,本非人身,在崑崙修煉數千年,方才化為人形。

《封神演義》曾有這麼一段:

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駕土遁,腦後有人叫:“姜子牙!”

牙曰:“當真有人叫,不可應他。”

後面又叫牙公也不應,又叫姜丞相也不應,連聲叫三五次,見牙不應。

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舊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極人臣,獨不思在玉虛宮,與你學道四十年,今日連呼你數次,應也不應。”

這裡說姜子牙學道四十年,申公豹喚他師弟。

接著又有一段,姜子牙與申公豹言語衝突。

申公豹曰:“牙我有一言奉稟,你聽我說。有一全美之法,到不如同我保紂滅周,一來你我弟兄同心合意,二來你我弟兄又不至參商,此不是兩全之道,你意下如何?”牙正色言曰:“兄弟言之差矣!今聽賢弟之言,反違師尊之命,況系天命,人豈敢違,決無此理,兄弟請了。”申公豹怒色曰:“姜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且聽我道來。有詩為證:

“煉就五行真始訣,移山倒海通玄;降龍伏虎隨吾意,跨鶴乘龍入九天。紫氣飛昇千萬丈,喜時大內種金蓮;足踏霞光閒戲耍,逍遙也過幾千年。”

從這裡看,他其實已經修行幾千年。

申公豹修行幾千年,其實大半時候都是尚未化形時,他在元始天尊門下,其實地位很尷尬,就和黃龍真人一般,都是非人身得道,屬於被鄙視的皮毛戴甲之流。

這樣也就不難解釋,為何申公豹在《封神演義》之中能夠說動那麼多截教門人,只因為他本身在玉虛宮不受待見,往日裡就與截教門人交遊。至少在後者哪裡不會歧視他的出身。

不過,那是原著

這裡的申公豹,在崑崙山化形之後,沒有拜入玉虛宮,反而兜兜轉轉找到了通天,成了截教弟子。

這是一大異數。

“申公豹,也有問題。”

“他在崑崙化形,順勢拜入玉虛宮門下,才是常理。”

“為什麼要收申公豹?”

林正陽就站在碧遊宮外望海,望著與他擦肩而過的申公豹。

他就站在這裡,一邊經過的截教門徒都沒人注意到他。

就賣相而言,申公豹還是很棒的。

頭戴青巾,廣袖臨風,麻衣麻鞋,身背寶劍,腰間挎著一個寶葫蘆,隱隱有光霞透出。

確實氣度不凡,神仙人物。

有這麼棒的扮相,難怪原著之中能夠拜入玉虛宮,至少這裡加分不少。

在一眾長相奇怪的截教弟子當中,申公豹鶴立雞群,更是襯托他的氣質。

好在申公豹交遊廣闊,也不會因為外貌有所偏見,在場截教門徒當中,倒有大半是認識他的。

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