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趙普曾建議爹爹削藩鎮兵權,行軍制改革,自唐以來,各地節度擁兵自重,此乃一大患。
自家人知曉自家事,朕這個帝位也是如此來的,每每夜深人靜想到此處,無不是冷汗直流,所以爹爹是不得不防啊!”
此時堂中無人,趙匡胤也沒有欺瞞自家兒子,將心中憂慮說出,這件事在他登基之後,一直是一塊心病。
此話對於別人自己肯定不講,只能埋在心底深處,可眼前之人又不是別人,親生兒子如何隱瞞。
“那爹爹是想要如何改制呢?”
趙德昭聞言點頭,其實這些問題他都知道,武將擁兵自重自古以來都是歷代當權者心病。
趙匡胤話語又隨之傳出,其想法和歷史上一般無二,設立樞密院和三衙,前者負責制定戰略決策,處理國防事務以及招募、檢閱和調遣軍隊。
而三衙則是負責國軍隊的訓練、番衛戍守以及遷補賞罰。再到了具體需要作戰的時候,則會另外任命其他的將領去統帥軍隊。
待到戰爭結束之後,部隊再由三衙進行安排,而帶兵的將領則又回到原來的職位上去。
這種將軍權一分為三,又可以相互掣肘的想法,完美杜絕了將領擁兵自重一事。
縱觀有宋一朝,除了跑到南方苟且偷生的那位,在遭遇被人廢掉的命運,其他皇帝一生,還真沒有遇到過有將領擁兵自重一事。
但是在這種國策之下,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直接導致“重文抑武”發生以及為宋朝滅亡埋下禍根。
把兵權給那些書生,你指望他會打仗,當然不可否人也是有儒將存在,但是這種機率卻是非常小。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百無一用是書生”,在宋朝,這句話狠狠驗證。
僅僅一朝出現六個奸臣,觀史書無人出其右。
既沒有強漢之雄風,又比不上盛唐之繁榮,真乃弱宋,直接成為三國後花園,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有自把泰山封禪拉下糞池那位皇帝敗類起,歷代皇帝無不是和狗一樣搖尾乞憐。
說狗都侮辱狗了,狗還能知道看家護院狗仗人勢,他們倒好,打輸賠錢,打贏還是賠錢。
“唉,朕實在不願是屠戮功臣!”
趙匡胤深深嘆口氣,對於自家那幾位結義兄弟,他是真的不願殺人,畢竟有出生入死情義在。
“所以爹爹就想要行軍制改革,爹爹有沒有想過如此一改,我大宋雖然從此止於內亂,然終逃不過為外敵所滅亡國。”
趙匡胤的嘆息將趙德昭拉進現實,他不敢認同皇帝老爹的想法,這件事弊大於利。
如果可以選擇,他寧願將國家亡於內亂,都不願亡國外族之手。
五胡亂華,晉就是弱朝,若不是武悼天王殺胡,北方漢人幾乎被殺的絕種。
“你…,二郎你!”
趙匡胤聞聽此言,臉色有些震驚,他實在沒有想到趙德昭會有如此回答,當著他面居然說出亡國言論。
“爹爹,兒並沒有危言聳聽,爹爹將兵權一分為三,達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固然可以解除將領擁兵自重一事,可爹爹有沒有想過,自此之後軍事羸弱,就憑那些書生,能帶好兵嗎?
爹爹自認為是一代聖主,然聖主又豈會不知天下局勢,當初五胡亂華,我漢人被屠殺殆盡。
然今天下未平,五胡之餘孽契丹佔據我漢地燕雲十六州,正值此刻,爹爹不想著光復強漢盛唐之雄風,卻是要削掉各地之兵權。
爹爹此舉雖杜絕擁兵作亂之可能,然無疑是自斷臂膀,寒了將領之心。”
趙德昭所謂是字字珠璣,實在是這弊端太大,若是真的改制,以至於大宋軍隊打仗,還需要朝廷授予事先規劃好的“陣圖”打仗,這簡直跟“看圖說話”一樣死板。
“你你,二郎,你膽子太大了,子不言父過,仗著朕得寵愛,目無君父,你何敢如此?真以為朕不敢處置你?”
趙匡胤氣急敗壞,站起身子指著跪在地上的兒子,他此刻真是被趙德昭氣的不輕,這兒子最後面的話語,直接把他說成小人。
小人,他趙匡胤是小人,啊…這話還是出自他親生兒子之口。
忠何在?孝何在?天道倫常何在?
“哈,父親這就生氣了,自古忠言逆耳,德昭不能眼見父親有如此錯誤,父親既然起了這等心思,對德昭而言,幽閉至死也好,三尺白綾毒酒也罷,德昭通通受了就是,德昭實在不願意眼見我大宋受外敵滅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