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鎮遠:一個人的遠方之鎮

1.一個人的旅行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我最迷戀於乘坐火車去旅行。從起點到終點,有多少個車站,就有多少個目的地。也許,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於我,但有一兩個,已足夠。就像人生得一兩個知己,足矣。

揹著行囊,等列車呼嘯而來,又目送它呼嘯而去,看著上上下下的旅客從身邊經過,擦身而去,有時會有目光的交錯。心裡都明瞭,彼此皆是對方的過客。特別是在晚上等車,長長的站臺上,昏黃的路燈下,會把一個人的心情撥弄得忽左忽右。我特愛這種狀態。

這次,清明小長假的短暫之旅,早早做了計劃。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耍清明假,欣喜萬般。從今年始,還有端午假、中秋假,在這些個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傳統節日放假,無疑是中國社會文明的進步。但願今後這些鮮明的假日越來越多,比如元宵節假、父親節假、母親節假。

在一個人的旅行中,幾乎缺少像朋友那樣的交流。這時,一本書,便可以百分之百地挽救旅途中的寂寞。

對於這些已知的寂寞,我通常知道怎樣去化解。除了一本書,有時是MP3裡的一段音樂,有時是車窗外不斷移動的風景。也可以寫旅行筆記,或者給至愛親朋打個電話。甚至,大腦複雜的構思。如此,再多再長的寂寞,也會被時間和空間一一溶掉。

以前旅行,總是一大幫人,或五、六個人,至少也是兩個人。今天,一個人,獨自旅行,前行的路中,充滿著太多的未知。我喜歡這種探尋。

一個人旅行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佩服他(她)們的膽識和勇氣。畢竟,獨自行走很遠的地方,忍受孤寂,讓嘴巴生黴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面對生疏的環境和錯綜的關係。吃住行,一點一滴全憑自個兒打理。一個人出門在外,難啊。

儘管很難,那些旅者,一邊行走,一邊把經歷化為文字。使我尤為感慨。我讀過重慶女子七七的一個人的《行走阿壩》,讀過重慶女驢友伍娟一個人的野外旅行記《生死墨脫》,讀過中國留學女生佳璐的《20天獨自遊歐洲》,讀過張金鵬一個人在印度行遊的《蓮花之上》。

讀到上面的文字,各位看官或許又要說我很感性了。的確,我是個感性的人,而且文如其人。你們的判斷名符其實。謝謝。

前幾天,讀《偶爾上路》,是一本遊記,作者一路走,一路流露出來的情緒,其感性程度與我有一拼。

2007年4月3日,20:09分,1027次,一趟普快列車,重慶到杭州,我的目的地在中途的某個站鎮遠。買票時,特地挑了一張硬臥上鋪。離燈光近,且不易被別人干擾,最大可能的給自己製造一方閱讀空間。

《一個人的落基山》,是關於作者一個人在美國西部遊歷的集子。厚厚的一本,有大篇幅的震憾的圖片。粗粗的翻閱,討人喜愛,便買下,便在這次出行時塞進了揹包。

夜不太深,躺在床上,開始就著手中的書,等待深夜,等待瞌睡蟲降臨順其自然地睡去,等待又一個明天。

2.鐵溪:計劃之外,時間之內

行前做的功課裡,並無鐵溪,結果在鎮遠旅遊諮詢中心一打聽,說鐵溪很不錯,像四川的九寨溝。忽然心動,說走就走。這樣的決然,便是自助行,特別是一個人行走的好處我的行程我做主。

瞥見青年旅館裡有一輛單車,便湊上去問正在使用電腦的老闆,可不可以租?她說,這車,是自己兒子代步的,他外出工作,便閒置在家了。你要用,拿去好了,租金你看著給吧!老闆姓曾,50來歲的阿姨,說話言簡意賅,很精明,又特別和藹。我發現她的電腦上,赫然彈出QQ的對話方塊。意識到,一把年紀的她還趕著時尚呢。

鎮遠縣城距離鐵溪4公里,碰到好的風景,便迫不及待地用相機去定格。路上車輛很少,前半程路修修補補的,騎行也是磕磕碰碰的,遇到上坡,蹬不動時,便下來推。只要是下坡,就不管不顧地放馬下去,耳畔有呼呼的風颳過。

看見路人,就格外親地迎上去,拼命地問,鐵溪,還有多遠?問過一位在馬路旁的溪邊釣魚的中年男,問過一對騎摩托的男女,問過一群在馬路上玩耍的孩子,問過一個聽不懂我說話的坐在馬拉車上的老者。

但這些答案,最終弄得我啼笑皆非。第一次問路時,說還有3公里,又走了很長一段,再問第二人,也說還有3公里,又繼續不知所措地騎,問第三人,竟說遠呢,還有3公里吧。也難怪,解答者都是憑各自的經驗,不能苛求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