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之女的種田青雲路》最快更新 [aishu55.cc]
建康城中的名士們一邊坐於茶樓烹茶一邊俯瞰街邊,看見孟令姜笑著跟她打招呼:“七娘,又去種地了?”
他們的目光有些探究,還有幾分同情:柳家又退婚了,這孟七娘只怕很難再說婆家了。
有人得了點小道訊息就洋洋灑灑地說道:“這次柳家退婚啊,聽說是陛下的意思,這陛下突然插手柳、孟二府的親事,別是有咱們不知道的內情吧?”
另外一人說道:“這幾日傳言青州又要打仗了,這件事會不會跟青州有關係?”
“……”
眾說紛紜。
議論乏了,一人大聲問路過的孟令姜:“種的美人嗎?”
孟令姜渾不在意地笑了笑:“是呀。”
都心照不宣地玩笑一回。
街肆的另一側。
“流民多,上點心看好了,”宋蟾光對大理寺丞項正說道:“別讓這幾家在城外的田莊出什麼事才好。”
項正有點懵,城外的田莊……關他們什麼事。“
阿七:“城外……的田莊不歸咱們大理寺管的。”
郎君不是喜歡管閒事的人。
宋蟾光:“以後歸大理寺管。”
阿七:“……”
好吧,郎君你說了算。
夜裡。
宋蟾光看著他白日裡登記的冊子:“這些會打鐵的、會編織的、會刺繡的……手藝人,要是放進城來,他們哪怕找不到買主,也能自謀出一條生路來。”
阿七:“陛下會同意嗎?”
宋蟾光就著如豆的燈光取出筆,寫起摺子來。
同不同意的,先送上一份摺子再說。
何況,新帝目前連行宮都沒有,還住在舊東吳留下來的院子裡,王妃帶幾個孩子都要住不下了,擴建行宮是早晚的事。
他可不是想助長的奢靡之風,而是覺得這是他擋不住的事情,以後這些工匠,是有用的。
這些舊宅子多少不如人意,願意擴建或者翻蓋計程車族還是很多。
果不其然,次日,新帝便回覆了他,命他一手操辦此事,但凡能自謀生計的,全部放進城來,在大理寺登記身份文書,成為治下的良民。
另有三百多人從前在北地是種田的農民,由大理寺出面給了身份文書,賜給孟令姜——墾田種田。
不過這些人韋璟可不是白賜給她的,而是要從他們墾的田裡的收成裡面抽取三成。
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孟令姜算了一筆帳,答應下來。
剩下的人眼看著能工巧匠有本事的進城了,只求一口飯吃的跟著孟令姜走了,有的人到士族家裡做事去了,留下來的人病死了幾個之後,心氣也不高了,找個當地小富即安的農戶或是小商販之家幹活打雜去了。
城中計程車族原本許多在北地都是有良田的,他們深知要立住腳跟,沒有產業田地不行,一打聽,得知孟七娘在城外圈了很多田地,已經種上水稻了,許多人心思活絡起來,或買或僱流民,下一步打算買田或者墾田。
因而,這一波流民很快就被各士族之家接納了。等他們都進了城,整個建康也越發熱鬧,生機勃發。
各家一通盤算下來,總算把流民的事情擺平了。
那日在城門口遇見,宋蟾光大步流星走過來:“要說,這次流民的事,我得好好謝謝女郎呢。”
孟令姜幫他擺平了大麻煩。
孟令姜說道:“宋大人客氣了不是。”
打過招呼,她如常回家去了。
“聽說了嗎?”晚飯後孟令允來找她消磨時光,這次孟九娘孟令蘭和孟十娘孟令暉也跟著來了,她一個十一,一個十歲,梳著百合髻,驚鴻髻,這個朝代雖嫡庶意識沒那麼明顯,但妾室一般出身低賤,或者連孃家人都沒有,其生出的子女沒了外祖扶持,生母又眼皮子淺在家中混不開的話,嫡庶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倘是生母實在出挑的,受父親重視的子女,對外說親的時候,並沒有人會刻意區分嫡庶:“柳世子把他房裡的美婢送給周家六郎了。”
顯然,孟九孃的生母並沒有教她多少有用的東西,只把她打扮的豔麗。
孟十娘是孟令允的庶妹,卻養得玉淨花明,一雙水眸宛如琉璃。
“就是那個叫絳桃的。”孟令暉說道。
跟著她的僕婦也搭腔:“說週六郎又把她轉手贈給了好友,這些天啊,建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