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是江湖中人,但以商人的直覺,他相信此人並非如此簡單。

“在下紀思歸,忝為綿陽紀家莊主事,多謝大俠救命之恩。不敢請教尊姓大名?”

“原來是鼎鼎大名的紀家莊莊主,臨危之際尚能夠如此鎮定,果然名不虛傳。”那人微微點頭,似無意與他有所牽纏,轉身就走。

“尊駕且留步。紀某向來有恩必報,日後有什麼用得上紀某之處,只管來綿陽紀家盤桓,紀某定當效犬馬之勞。”

這人身形頓住,想起了自己已經許久沒有好好吃一頓、睡一覺,明明身懷鉅款卻因為內人疑是不義之財而沒人敢收……

他迴轉身來,方正的臉上露出一個誠懇的笑容,卻沒來由讓紀思歸有一種被算計的感覺。

“在下也姓紀,名忘歸。請多指教。”

“忘歸”乃上古名矢,一旦射出,便再不回頭,他──也不回頭。

紀──忘歸?

不是吧?

第一章

經過一個漫長的寒冬,春天的腳步終於光顧長安城,空氣中猶存的料峭寒意已絲毫不能侵擾到這一片鳥語花香,奼紫嫣紅。拜南方進貢的花木與匠人的精心打理所賜,尋常百姓難以涉足的深宮禁苑,卻往往是美景首先落腳的地方。

天為誰春?清清楚楚。連四季的嬗遞都恁地不公。

“王卿。”

“臣在。”

“替朕擬詔,上元之後,御花園開放五日,供長安百姓玩賞春光。耄耋以上長者賜宴瓊池。”

他們的皇上,不單是愛民如子,簡直可以用愛民如父母來形容,也難怪天下歸心,四海承平了。不過沒有人出聲稱讚,自從前任京兆尹拍馬屁不成反而被罰俸一年後,全天下都知道諂媚對當今聖上無效。

“臣領旨。”這幾年來,王懷願已能做到對於所有驚世駭俗的決定安之若素。眼前這位君主實在顛覆了太多傳統,在改良朝政的同時,也同時改變了他們這批臣子──或許說是舉國上下──的觀念。

將後宮人員編制裁撤到二品官員府邸的標準,出行車輦衣食全部從簡,又連年減輕賦稅,免除徭役;任人惟賢,不問出身,准許良賤通婚……很多措施都在初下達時引起一片爭議,事實卻每每證明決策的正確性,令人不得不服。與此同時,從諫如流還是當今聖上保有群臣忠心的最大原因,聆聽意見的專注與事後反饋的周到絕對可以用令人感動到痛哭流涕來形容。

太祖開疆拓土,創立基業,先帝守成,安定民生,而將大齊國帶入盛世,則當之無愧地是今上的功勞。這幾年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君臣相得,政治清明。要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都不為過,剛即位時的大眾的懷疑和輕蔑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

不世出的英主。

所有人都如是說。

無計相迴避的兩個事實卻阻止了大家對當今皇上更高的評價與期望──

皇上姓樂,而非大齊國的國姓──褚。

皇上,是女兒身。

樂幼瀾,褚家的媳婦,先帝的遺孀,齊國的當朝國君。

“鄭卿,榜文都發出去了?”

“回稟皇上,張貼出去了,各州郡城門口都可以看見。”鄭潛坐著答話──這是對幾位三朝老臣的禮敬。

說到這裡,賞春宴的氣氛有了明顯的凝滯。群臣均臉現無奈之色。

西羌大舉犯邊,施巫蠱之術,竟然以少勝多,半年下來,天朝第一名將李從諧重傷,陳曲王柳四員猛將先後鎩羽,折損兵卒幾萬,堪稱大齊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滿朝文武心急如焚,束手無策。

為穩定軍心,先帝惟一的弟弟幽王殿下親自上陣,死守關隘,軍中糧草充裕,僵持一段時間尚可,總的情勢卻並未好轉。拖下去曠日持久,難免軍心民心動搖,亂象一現,舉國危殆。如果議和,羌人素來貪婪,金珠玉帛不用說,河西疆土恐怕也得割讓出去,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天朝威儀可以不顧及,這幾年才經營起來的千里沃野可以不心疼,西遷百姓將面對的遭遇卻不能不令人憂心如焚。因此議和是絕對的下下之策。

商量許久,朝廷終於決定先求助於民間。大齊疆土廣袤,山林之中,隱居避世的能人無數,或許找得到抵禦巫術之法也未可知,為了最大限度地聚集奇人異士,爭論許久,上下終於基本一致地透過“皇帝招親”這個法子,打敗羌人者,一國之君以身相許。榮華富貴,再加皇上天下皆知的姿容與智慧,這樣的條件就算不是絕對誘人,也絕對轟動,屆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