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部分

不能再等了!(嘿嘿,發現一個規律,只要是起義總會走漏訊息。比如十月革命,比如南昌起義。)

楊玄感選拔年青力壯的運糧差役五千人,又從丹陽宣城徵召了善於用舟的船伕三幹多人。宰殺三牲,對天盟誓:

"當今主上無道,不念百姓苦難,一意孤行,騷擾天下,被徵開赴遼東計程車卒差役,死者數以萬計。我楊玄感今天和眾弟兄共同起兵,搭救天下黎民於水火,大家同意嗎?"

這當然不是現場節目有獎問答,誰敢說不同意?

看著大夥何止情緒不高,簡直有點怕怕,楊玄感又道:我,楊素之子。世襲楚國公,官居極品。聚財貨以億計!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奮不顧身,散盡家財。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楊家的親兵當然大聲響應。其他二萬餘雜兵也都是窮人,極容易受鼓動。於是,這支七拼八湊,七上八下的義軍出發了。

作為公認的隋末首義,進攻方向是哪裡,有過一個著名的公案。那就是李密三策。(有原文和譯文,騙了不少字數。哈哈)

(楊玄感)謂密曰:“子常以濟物為己任,今其時矣!計將安出?”

密曰:“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去幽州猶隔千里。南有巨海,北有強胡,中間一道,理極艱危。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據臨渝之險,扼其咽喉。歸路既絕,高麗聞之,必躡其後。不過旬月,資糧皆盡,其眾不降則潰,可不戰而擒,此上計也。”玄感曰:“更言其次。”密曰:“關中四塞,天府之國,雖有衛文升,不足為意。今帥眾鼓行而西,經城勿攻,直取長安。收其豪傑,撫其士民,據險而守之。天子雖還,失其根本,可徐圖也。”玄感曰:“更言其次。”密曰:“簡精銳,晝夜倍道,襲取東都,以號令四方。但恐唐?告之,先己固守。若引兵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非僕所知也。”玄感曰:“不然,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先取之,足以動其心。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計,乃上策也。”《資治通鑑》

翻譯一下下:

楊玄感對李密說:

"尊兄經常把拯世濟物,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敢問有何妙計?"

李密說:

"現在隋朝天子出征,遠在遼東。即使距離幽州,也有千里之隔。南有大海,北有強胡,中間的道路,又極其艱險。當此之際,我起義軍正好出其不意,長驅直入,攻克薊地。當我軍佔據臨渝關的盧龍之險,控扼關內關外的咽喉鎖鑰後,楊廣的歸路即被斷絕。高麗得悉我義軍動態後,一定會從後路打擊楊廣軍。這樣,不過一個月時間,隋軍的武器糧草。都將耗盡。屆時,楊廣之軍,不降則潰,我義軍可不戰而將其擒獲。這是一條上計,請公酌定。"

楊玄感考慮了一下說:

"很好。請尊兄再說次計。"李密接著說:

"關中四塞之地,乃是天府之國。雖然有衛文升駐紮在那裡,但不足為慮。現在,我義軍可大張旗鼓向西挺進,遇到城池.都不要攻打,而是一路急進,直取西京長安。然後.明公徵納城內豪傑,安撫黎民百姓,憑藉險要而固守城池。那時候,即使楊廣回來了,他的根基已經瓦解,大勢已去,無可挽回。這樣我們就可以慢慢地圖謀除掉他了。"

楊玄感還不滿足,要求李密作進一步的分析。李密又說:

"我軍還可以挑選精兵,抄近道襲取東都洛陽,以此號令天下。但是,這樣做,只恐怕懷州刺史唐諱得到我軍訊息,事先有所準備。如果唐諱依城固守,我軍只好奮力強攻。倘若拖延百日,城池仍不能攻下。各處朝廷重兵趕來,我軍將會受到城內外和來自四面八方的夾擊。那時候,我就不敢設想會是怎樣一種局面了!"

楊玄感頗不以為然。他說:

"我看不能這樣說。現在,朝廷文武百官的家口,全在東都。如果先行奪取了洛陽,就可以動搖他們的軍心。況且,對於沿途經過的城池棄之而不去攻佔,用什麼去顯示我們的威風呢?所以,據我看來,你所說的次計,正是運兵的上策。"

一般認為楊玄感採用了下策,所以失敗。可是想一想,李密三條妙計全是狗屁。

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