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5章 采邑

楚虎希望以自己的戰功換成勳封,劉牧之表面上很是為難,其實心裡很高興。

朝廷現在在草原推行分封制,其實就是變種的羈糜、土司制度。雖然朝廷一面在西南大力改土歸流,現在又在草原搞分封,有些自相矛盾。

但劉牧之卻是對皇帝的意圖把握的很準的,正所謂因勢利導,不同的情況下就得有不同的策略。西南改土歸流,那是因為自唐宋以來,不斷的在西南推行羈縻制度,中原王朝與西南的那些部族蠻夷,其實大義名份早定。

加之各朝不斷的向西南移民,導致中原朝廷在西南的勢力不斷的加強。到了明代,西南屢屢土司叛亂,正是因為中央朝廷和地方土司之間利益衝突加劇的結果。

雖然明朝的土司叛亂,也大大削弱了明廷在西南的實力,但另一方面,更削弱了西南土司的實力。一個又一個的大土司被平定,被改土歸流,朝廷不斷的設州置縣,駐軍屯田,進一步的在擠壓著這些土司部落的生存空間。

當大漢朝一立,大軍南下,西南僅存的那些小部族雖然反了,可也折騰不起什麼浪花來了。西南改土歸流,這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劉鈞還透過分化拉攏,一面打擊土司上層貴族頭人,一面卻又大大拉攏下層的部民,更使得土司們的潰敗不可阻擋。

但北方的形勢又不一樣。

中原王朝與草原部族可以說是一直在爭鬥,中原王朝雖屢屢擊敗過草原部族,但草原部族也數次南下入主中原。

雙方之間斗的你死我活,尤其是草原特殊的環境,使得草原南下還能建立王朝,佔據中原。但中原漢人。哪怕是漢武大帝唐太宗等雄主,也只能是擊敗草原部族,然後實行簡單羈糜制度。根本無法真正在這塊草原上實行統治。

蒙古人曾經佔據了中原,還建立過元朝。被明推翻後,幾百年來,雖然內亂不斷,分崩離兮,但依然擁有極強的實力。

漢武帝漢太宗明成祖等人用過的武力征服的方法,事後都證明難以達到根治的效果,只能管的了一時,管不了一世。

劉鈞不想費心勞力的再來一遍。

唐宋等朝對西南蠻夷的羈糜製成功了。一步步的終究同化了這些地區,最終掌控了主導地位,但草原不同,不能用對付西南夷的方法對付草原北虜。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鈞最終結合了中國曆朝歷代,包括後來的清朝的策略,以及參考了殖民時代各國的一些殖民策略,才有了現在的這個分封諸侯策略。

分封,是一種妥協。

但不是消極的妥協,雖然給予了蒙古各部很大的權力。但同時也提出了義務,做出了約束規範。

劉鈞覺得,與其去追尋那種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武力征服草原<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還不如用這種更長遠的方法。

其實宋時對遼夏金蒙古等的歲幣,也是一種妥協。承認了這些胡人對疆土的實際控制權,雙方不再是不死不休的戰爭局面。尤其是宋遼之時,檀淵之盟後,長達百年的太平,才有了宋的空前富裕。

劉鈞當然不可能會給蒙古人歲幣,但這從側面反映,其實就算是胡人,也不一定就想著整天打仗的。

以往更多的草原人入侵。也多是因為北方受災,或者中原混亂之時。讓對方有了可乘之機。

分封,就是明確了雙方的關係。確立一個穩固的雙方關係,不再有互相侵犯吞併的戰爭威脅。

同時,分封的基礎上,才會有開放的貿易,才會有互取所需,各取所利。

而分封,不是簡單的冊封,省府和州郡並行體制下,讓朝廷能更好的控制草原這隻巨獸。

這其實也就是換位思考,總得給人留下餘地。

如果僅僅是站在漢的角度,僅是想著如何擊敗蒙古人,如何征服他們,那麼草原人自然不幹。哪怕他們現在四分五裂,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這是不能持久的事情。

現在搞分封,就不是吞併而是合作,是雙贏互利。

不過就算分封,大漢也不是說想封就封的,草原是屬於蒙古各部的,在此之前,各部就已經都有了界線範圍。

上次的分封,其實不過是大漢正式的確認了各部的界線範圍而已。雖然從幾十部中,分出了十三侯爵領,以及五十六伯爵領,還有數百上千的子男勳爵領,但其實總體上來說,原來的勢力範圍並未打破。

侯爵都是那些原來的汗、大部族首領,伯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