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齡一介商賈,能和楊博王崇古等人相提並論,能培養出一個大學士的兒子,絕非等閒之輩。
他做了一輩子生意,把人都琢磨透了。
一大堆人湊在一起,智商就是嚴重下降,往往最傻最衝動的一帶頭,無數聰明人都要跟著。
就好比街上打把勢賣藝的,明明表演的不咋地,但是有人帶頭叫好,帶頭扔銀子,你就會不由自主跟著喊好掏錢,等到人群散去了,你都想抽自己兩個嘴巴子,可是錢還是花了。
擠兌銀元也是如此,以晉商的家底兒,完全沒有問題,關鍵是要有足夠的排程時間,從容安排,不能一股腦全都冒出來。
張允齡悄悄到了東南,他先安撫住徽商,接著又到揚州,會見鹽商代表,割了好大一塊肥肉,說服鹽商和他們同舟共濟。
擺平了這兩夥人,他又和閩商、浙商的人聯絡。
張允齡算計著表面上交通行沒有和晉商撕破臉,還整天說著共體時艱,他索性也就裝糊塗,反正東南也不是鐵板一塊。
交通行的真正核心只有兩部分,一個是唐毅創立的鹽鐵塘一系,以雷七和錢胖子等人為代表,再有就是洞庭山幫,至於其餘的浙商,閩商,徽商,粵商,都是相對外圍。
張允齡施展渾身解數,威逼利誘,好話說盡,總算把這些人都安撫住了,大傢伙全都同意不會落井下石。
只要各大商幫豪強不摻和,剩下的散兵遊勇再多都是雜碎,不值一提。
果然,張允齡隨隨便便弄了幾個群眾演員,買通了幾家報紙,整個擠兌的風潮就化解於無形。
張允齡也年過花甲,折騰了好些日子,渾身的骨頭節就跟散了架子似的,他癱在椅子上,連一根手指都懶得動,手下人一口一口給他喂參湯。過了一會兒,張允齡總算緩過了一口氣。
偏巧這時候,又有訊息傳來。
張允齡看完之後,滿腹的好心情一下子都沒了,只是大叫一聲,就昏過去了。手下人慌忙把他救過來,剛睜開眼睛,張允齡就兩眼紅赤,瘋狂低吼道:“快,備馬,老夫要去濟南。”
下人都傻了,這模樣還能騎馬啊?
“聽不懂人話嗎,快備馬,天要塌下來!”張允齡叫的撕心裂肺。
……
到底是什麼事情把張允齡嚇成這個模樣啊,原來就在幾天之前,魯王一系,有兩百多位宗室子弟殺到了濟南的合盛元分號,每一個人都拿著合同,要求合盛元履行合約,把祿米折價,統統交給他們。
還記得當初唐毅丟擲的方案吧,各地的藩王宗室,用贖買的形式,給予他們一筆銀子,資助宗室轉型經營,有的五年,有的十年。
張允齡找了很多人商量,覺得可以接下來,宗室子弟說穿了還都是一幫紈絝,一幫公子哥。讓他們流汗掙錢,自食其力,根本是做夢。
張允齡估計絕大多數人,每年還會仰仗著祿米過日子,等到五年之後,約書期限到了,朝廷要是停了他們的祿米,這幫人還會跑到禮部去鬧,不依不饒,老朱家的人,別的本事沒有,耍無賴那是天下第一,本身皇帝就是最大的無賴嗎!
晉商商量的時候,還嘲笑唐毅見識淺薄,想要靠著一紙約書就解決宗室問題,根本是痴人說夢!
反正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相反,還能拿到藩王幾千萬畝田產的經營權,就按照一畝產兩石糧計算,給佃農一石,運輸之中再折損三成,一千萬畝,就能產出七百萬石的糧,不但養羊的精料都夠了,還能掌控北方的糧食市場,操縱糧價,又添了一大財源。
不管怎麼算都十分划算。
晉商上下一致同意,用最快的速度,最優惠的條件,把所有宗室都給簽了下來。
他們的合同剛簽完,悲劇就來了。
持續的白銀危機發酵,東南的問題一大堆,什麼作坊關門啊,工匠事業啊,銀行擠兌啊,把天下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東南,包括張允齡也不例外。
可是別忘了,白銀匱乏還造成了銀貴銅賤,在中原地區,黃河以北,尤其如此。
現在不少村鎮,找遍全村,都湊不出十兩銀子,城市之中更是如此,由於白銀是大宗交易的結算貨幣,給銅錢人家也不要。
為了履行約定,很多商人不惜用五千文兌換一兩銀子,比起平時足足多了五倍!結果還換不到銀子,據說私下裡甚至有人開出一比十的天價,也就是一兩銀子,要換一萬文,足足十貫!
不得不說,人瘋狂起來,什麼事情都會出的,整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