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大謀士的分析,和徐閣老開戰,勝算十分渺茫。
唐毅也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他必須承認,當初失算了。
在嚴徐鬥到最厲害的時候,唐毅積極佈局,想要在嚴嵩倒臺之後,取得和徐階對抗的本錢。
他的佈局基本上是成功的,可是為何徐閣老攻城略地,唐毅一點辦法都沒有呢?問題不在唐毅,而在嘉靖!
一直以來,嘉靖能輕鬆掌控朝局,最大的訣竅在於平衡!
楊廷和強勢的時候,他扶持張驄等人,鬥倒了前朝元老之後,他又扶持夏言,去把張驄鬥倒,接著再利用嚴嵩,去對付夏言。等到夏言死了,把他的徒弟徐階塞進內閣,去制衡嚴嵩。
從頭到尾,嘉靖的策略都是扶弱抑強,誰冒頭了,就被敲打兩下,誰弱了,就拉拔一把。
朝局始終處在平衡之中,不管是誰,都要爭相討好嘉靖,仰仗著皇帝的聖眷活著。
按照唐毅的判斷,嚴嵩倒臺了,嘉靖也一定會扶持制衡徐階的力量。只要有了嘉靖的加持,再憑著唐毅的實力,和徐階周旋,是很有希望的。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嚴嵩倒臺之後,嘉靖彷彿變了一個人,對朝局越發冷淡,也不熱衷看著大臣爭鬥,就好像普通的老人一般,渴望過幾年太平的日子。
事實上,嘉靖也的確這麼想的。
江山社稷,遠不如長生不老來的舒服,就算修不成,也要好好享受生活,至於煩心的政務,都交給內閣算了。
天子怠惰,給了徐階攬權的最好時機,只是徐階畢竟是老江湖,他沒有盲目攬權,而是提出了三大主張: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
這三條都是針對世人對嚴嵩的批評。
第一條是嚴黨當政,竊據主上威福,用一人我用之,罰一人,我罰之。天下只知嚴首輔,不知朱皇帝。
第二條,是因為嚴嵩壟斷票擬,視閣員為屬吏,百官為僕從,把六部九卿的權柄都集於一身,使得首輔權力,堪比漢唐的宰相。
第三條,還是如此,因為嚴嵩用人罰人,全憑自己的喜好,拉幫結派,互相傾軋,把朝廷公器作為剷除異己的手段。
……
徐階的“三還”政綱看起來切中要害,把急劇膨脹的內閣權力,交給皇帝和大臣,專心致志,做皇帝的秘書,而非宰相!
唐毅並不相信徐階會把到手的權柄交出來,他這不過是態度而已。只是這個態度就非常重要,至少嘉靖信了大半,只要徐階能懂事,不干涉他修玄,就任由他折騰去吧,還會比嚴黨做的更差嗎?
至於那些徐黨的人,還要依附過來的言官,簡直激動的熱淚盈眶,把徐階當成了祖宗,當成了救世主,替他不計一切,搖旗吶喊。
稱呼徐階為中興明相,鼓吹到了肉麻的地步。
正如王寅分析的那樣,徐階大勢已成,根本不可爭鋒。
唐毅越發感到壓力,當初嚴黨在日,雙方互相牽制,唐毅才能遊刃有餘,左右逢源,大撈好處。
現在要他獨自面對徐階的壓力,真的是重如山嶽,壓得喘不過氣來。
官場從來不存在仁慈,就在外察剛剛結束,嚴黨官員紛紛落馬之際,都察院御史鄭洛上書彈劾刑部尚書蔡雲程和大理寺卿萬寀,罪名是朋奸黷貨,替嚴世蕃藏匿罪銀八萬兩。
奏疏上去,攻擊的訊號發出,歐陽一敬和辛自修等人紛紛上書,每天都有幾份彈劾摺子送到了內閣。
三法司的爭奪展開了,實際根本算不上爭奪,萬寀和蔡雲程的名聲不好,哪怕是曾經嚴黨的人,也不敢替他們說話,為了討好徐階,竟倒戈一擊。
唐毅最多隻能暗中運作,兩個人致仕回家,保全了一點體面。徐階很快進行了廷推,刑部尚書落到了黃光升的手裡,大理寺卿同樣給了老徐的學生。
拿下了三法司,徐階的心情大好,立刻又上了一道書,言說內閣事務繁重,緊靠著兩個閣員難以支撐,請求增加閣員。
這一道書上去,很多人都給徐階叫好,嚴嵩壟斷票擬,恨不得內閣只有他一個人。徐閣老主動增加內閣成員,毫不攬權,大公無私,真是閣臣的表率。
唐毅卻看得明白,所謂增加閣員,根本就是徐階進一步擴大權柄的手段。
有人要說了,內閣成員多了,不是分散了徐階的權力嗎?要這麼簡單,就太單純了。
內閣成員增加,就會加強內閣的權力。而徐階身為首輔,他就代表著內閣,內閣強了,對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