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快樂使人們更喜歡與人相處並樂於助人;快樂增加了人們對自己和他人的喜愛程度,改善了人們解決衝突的能力,增強了人們的免疫系統;長期保持快樂的心情將使人們擁有更美滿的婚姻,能找到更加充實和實現自我的工作,並且活得更長壽健康。
快樂能夠帶來這麼美妙的好處,難怪每個人都想擁有快樂了。但是,讓微笑一直掛在你臉上的常勝秘訣是什麼呢?如果你向大部分人提出這個問題,恐怕你得到的回答將是:更多的錢。在各式各樣的訪問調查中,更加鼓脹的錢包一直在人們開列的“快樂必備”清單中名列榜首。② 然而,錢真的就能買到快樂嗎?或者相反,對於金錢的渴望會不會反而讓你走向沮喪之途呢?
1970年代,西北大學的菲利浦?布利克曼及其同事所做的一個研究對此提供了部分答案。③ 布利克曼希望發現:當發財夢實現之後,人們會做些什麼。一大筆意外之財究竟是會讓人們一直樂得合不攏嘴,還是會很快變得稀鬆平常,而人們對金錢的原始慾望也會很快隨之消退?布利克曼接觸、訪問了一群人,他們都中了伊利諾伊州的彩票,其中有幾個的中獎額還達到了上百萬美元。布利克曼又從伊利諾伊州的電話簿裡隨機挑選了一些人,組成一個對照組。布利克曼請每個組的人給自己目前的快樂程度打分,並說出他們希望自己在將來有多快樂。此外,每個人還要說出他們的快樂有多少是來自於每天的日常生活,比如和朋友聊天,聽到一個有趣的笑話,或者受到別人的讚美,等等。最後,布利克曼的研究結果清楚地展示了快樂和金錢之間的關係。
與一般的想法相反,那些中了彩票的人並不比對照組的人更快樂,兩個組的人在回答希望自己在將來有多快樂時也沒有明顯的區別。實際上,和那些中了彩票的人相比,對照組的人只有一處不同,那就是他們的快樂更多地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由於中彩票是獲取金錢安全感的一種很不尋常的方式,所以,心理學家們也研究了那些靠努力工作來賺取財富的人,看看他們的收入與快樂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快樂 事業和生活中的原動力(2)
這一研究涉及大規模的國際調查,也就是請多個國家的人為自己目前的快樂程度打分(通常用十分制,快樂程度從“非常不快樂”到“非常快樂”不等),然後統計出每個國家的人的平均快樂程度,並與該國的GNP(國民生產總值)做對比。④ 結果顯示,儘管窮國的人不如富國的人快樂,但是隻要窮國的GNP上升到一個適度的水平,這種差別就會消失。對工資收入和快樂之間的關係進行的研究也表明了類似的結果。伊利諾伊大學的艾德?戴納及其同事在一個研究中發現,即使是在《福布斯》雜誌上排名前100的富豪也只比一般的美國人快樂一點點。⑤ 所有這些研究都得出一個結論:當人們已經能夠支付生活必需品的時候,收入的增加並不會明顯地帶來快樂的增加。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已經擁有的事物會很快習以為常。買一輛新車或者一間更大的房子也許會讓我們高興一陣子,但是我們很快就習以為常,並回到了買車買房之前的快樂水平。正如心理學家戴維?梅爾斯曾經描述的:“真得感謝我們對名利的適應能力,它使昨天的奢侈品很快變成今天的必需品和明天的廢棄品。”⑥ 那麼,如果金錢買不到快樂,在臉上長期保持微笑的秘訣又是什麼呢?
對此,我們應該先來了解一條壞訊息:大量研究已經表明,每個人的快樂感大約有50%是由基因決定的,這是不能改變的。⑦ 不過,較好訊息是,有10%的快樂感取決於環境(包括教育水平、收入、已婚或單身,等等),當然,這些環境並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最好的訊息是,剩下40%的快樂感來自於你每天的日常行為,以及你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因此,你只要瞭解這方面的一些知識,就可以在短短的數秒鐘內變得更加充實快樂。
但問題在於,一些勵志類書籍和課程所提供的建議與我們的科學研究是不一致的。以“積極思考”為例,是不是人們只要簡單地把消極想法拋開,就能獲得快樂呢?事實上,研究表明,這種壓制負面想法的做法往往會增加而不是減少人們的痛苦。
在1980年代中期,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韋納在心理學雜誌上偶然讀到德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個古怪但富於啟發性的說法:“一旦給自己設定一項任務——不要去想北極熊,你就會發現北極熊每分鐘都來拜訪你的腦海。”韋納決定做一個簡單的實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