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帝盤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恥辱,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和生父文帝關係並不是很和諧。
倒是和景皇帝有著如慕之情。
景皇帝也十分寵愛這個出生在草蘆中的孫兒,竟然戲稱他為“醜兒”。
很多人都知道乾帝盤有一個乳名叫做“醜兒”,都以為是賤命好養的緣故,但是沒有人知道,乾帝盤的出身竟然如此的可憐。
正是因為心中有著如此的不甘,還有一種說不出的恥辱。
乾帝盤從小都十分要強,好似被鞭子不停抽打的駿馬,爆發出難以想象的潛力,不論文治武功,在諸位皇子中都是最好。
最終在朝臣的擁護下,登上了九五至尊寶座。
乾帝盤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冊封生母醜宮女為皇太后,和嫡母慈安太后並列兩宮。
但是就這件事,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中書省更是將乾帝盤的聖旨數次駁回。
一時間,乾帝盤的聖旨出不了宮闈。
也正因為這件事,導致乾帝盤和中樞輔政大臣徹底的決裂,他用了兩年的時候,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不僅收回了大權,更力排眾議,將醜宮女冊封為西宮太后。
乾帝盤登基以來,素來以仁孝治理天下,每日寅時起床後都會準時到兩宮太后處請安,這個規矩雷打不動,已經堅了數十年。
因為特殊的出身他生平最憤恨的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司徒刑不孝!”
想到這裡,乾帝盤的眼睛再次落在奏摺之上。
孔聖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此乃人倫之情也。
乾帝盤眼神幽幽,李子軒奏摺中的“親親相隱”,最早是孔聖所說,後來歷朝歷代也有類似的法令。
卑幼首匿尊長不負刑事責任;尊長首匿卑幼,死刑以外的不負刑事責任。
大虞律法多以此為藍本,以《疏議》最為典型。它認為血緣關係是親屬相為隱的基礎,同時在較大範圍內承認人情的合理性。
除謀反、謀大逆與謀叛此等重大犯罪外,親屬和同居者可以相隱不告。
就連大乾,也有類似的規定。
想到這裡,乾帝盤不由暗暗的點頭。
司徒朗,司徒刑之叔父也,雖無教導之責,但卻有養育之恩。
司徒刑不為其相隱,是為不孝。
。。。
奏摺內容很長,引經據典,有理有據,但是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司徒朗犯罪了,司徒刑沒有包庇,這就是不孝順。
這樣不孝順的人,怎麼有資格位列三甲呢?故而我們一致決定剝奪他狀元的名號。
這個理由在現代人看來,是非常可笑和難以接受的。
這是什麼鬼?
司徒朗犯罪了,自然要接受法律的嚴懲,司徒刑大義滅親,應該褒獎。
但是在古代,卻恰恰相反。大義滅親,在儒家看來是難以接受的。
說到底,是兩種制度,兩種思考方式。
現代人的思維模式和古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現代講法治,古人講人治。
現代的法制,和古代的法家有些類似。
而古代的人治,則完全繼承了儒家的思想。
司徒刑雖然是儒家小聖人,但是骨子裡還是一個現代人,受法家思想影響更重一些,故而他很多行為是不被古代人所認可,接受的。
司徒刑稜角分明,力爭上游,但是很多人卻認為他鋒芒畢露,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司徒刑和眾人保持距離,不願意陷入朋黨泥潭,也有很多人認為司徒刑過於孤芳自賞。
如此言論不再少數,其中非議最多的還是司徒朗的案子。
司徒朗和司徒刑素來不睦。
而且裡面還牽扯到了嫡子和庶子之爭。
但是不論如何說,司徒朗都是司徒刑的叔父。
如果是一個純粹的儒家弟子遇到,必定會想盡辦法為司徒朗進行掩蓋。以全人子之孝。
而司徒刑作為一個現代人,腦海中的第一念頭,就是要將他繩之以法。給枉死的一個交代,以正國法威嚴。
這就是古人和現代人的區別,這也是儒家和法家的區別。
乾帝盤臉上的怒氣漸漸消除,他的眼睛中流露出思索之色。
李子軒等人的奏摺,在他看來也不無道理,司徒刑的行為,的確